世家豪强的根基,很大程度上在于门生故吏识文断字,这正是显谋所言现存死物
袁绍能用,明公亦能用。
有了左伯纸与印刷术,明公可在短期内培养大批通晓文墨之士。这才是开创未来的利器。
郭嘉语气凝重,透着七分惊异。
戏志才声音颤抖:“不止如此!青冀幽并四州那些求学无望之人,都会蜂拥投奔明公。这些人里既有渴望识字的,也有识字后想研读典籍的。”
“这是在掘袁绍的根基啊!”
“显谋,这就是你说的比《孙子兵法》更能克敌制胜的倚仗吗?”
袁绍倚仗四世三公之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本是他最大的优势。
但造纸与印刷之术的问世,将彻底动摇袁绍这一根基。
正如李牧所言,世家大族再强,终究逐利而行。
那些依附袁绍的门生故吏,本就是各地大小士族豪强。
他们拥护袁绍,不过是为利所驱。
就像当年拥立刘秀一般!
并非忠于汉室,只因王莽变法触怒了所有世家,他们需要推举刘秀来维护自身利益。
整个东汉,几乎都是 与世家共治天下。
否则何来四世三公之说!
如今李牧彻底打破了旧制。
知识不再被世家垄断,中小士族与渴望晋升之人,必将转投曹操麾下寻求机遇。
这与王莽时期截然不同!
王莽新政虽利国利民,却无力培养新的士人阶层。
当时识文断字者皆为士族,而王莽却将他们都得罪了。
再好的政令经士人曲解,传到百姓耳中就变成了王莽乃贪婪窃国之贼。
最终士人反王莽,百姓亦反王莽。
而今李牧让曹操拥有了培养士人的能力!
这些新兴士人虽非世家出身,却正是曹操眼下最需要的中下层士人。
他们才是维系各阶层的核心力量。
袁绍耗费数代积累的门生故吏,曹操将在短期内批量造就!
这简直是天壤之别!
郭嘉与戏志才出身寒门,对此感触最深。
他们都曾为求学四处奔波,为借阅典籍不得不依附世家。
即便如此,郭嘉戏志才的学识也只能走谋士之路,远不如荀彧那般渊博全面。
郭嘉戏志才做不得尚书令,而荀彧可以。
这不是才智的差距,而是知识传承的鸿沟!
此刻荀彧的神色却略显异样。
李牧的言论对荀彧冲击极大。
作为荀子后裔,荀氏一族已延续数百年。造纸术与印刷术的推广,不仅动摇袁绍根基,同样威胁荀氏传承。
沉默许久,荀彧终于开口:“显谋,此举若行,明公麾下士族将有多少人反对?王莽旧事,岂可不察?”
曹操静默不语。
曹氏亦是世家大族,此举伤敌亦伤己,近乎两败俱伤。
然而出于对李牧的信任,曹操未置一词,只静观荀彧与李牧交锋。
李牧轻摇折扇,从容踱步:“王充《论衡·道虚》有言:一人得道,鸡犬 。”
“明公与荀尚书皆出身百年世族,或以为此乃自损之举,既掘袁绍根基,亦损自身利益。”
“然我看法不同!”
“诸位皆为既得利益者,若以道家之言,诸位已是得道之士,而追随明公的士族,亦随之受益。”
“既享造纸、印刷之利,又有谁会反对?”
“再者,由此培养的士人遍布乡野,或从政,或务农经商,那些固步自封的士族再难曲解政令, 。”
“至于反对者,何须在意?”
荀彧再度沉默。
李牧之言冲击太大,他需时间消化。
此时,荀攸开口:“昔日商鞅变法,主张弱民强国。《商君书》亦言驭民五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显谋欲开民智,不怕民强而国弱?”
李牧朗声一笑:“荀公达,你非商鞅门徒,何必谈驭民之术?”
“借荀子之言: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上天育民,非为君主;立君之主,当为民谋利。”
“又曰: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既以民为本,为何不可开民智?”
荀攸拱手:“显谋博通百家,佩服!明公,造纸与印刷之术,可行!”
他向来寡言,此刻却明确支持李牧。
荀攸的一席话令荀彧恍然大悟:公达见笑了,我虽承家学,竟忘了先祖教诲。
荀子虽宗儒家,却不拘泥旧说,其学说中更融入了法家精髓。与其称荀子为儒门学者,不如说是集百家之长的大家。
荀彧心中豁然开朗,向李牧拱手道:今日与显谋论道,获益良多。明公,此事确实可行!
曹操见众谋士皆被李牧说服,欣然道:若能推广造纸印刷之术,何惧袁绍?任他千般算计,我自以实力胜之!显谋,这左伯纸与印刷书籍,何时能让我一观?
李牧合起折扇,轻咳道:明公误会了。左伯纸与印刷术尚在构想,还未着手研制。
众人闻言愕然。
郭嘉忍不住道:显谋方才侃侃而谈,结果竟是空谈?莫不是在戏弄我等?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