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院士没有丝毫拖沓,当即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讯按钮。
“王总,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片刻之后,一位看起来五十岁左右、头发微霜、但眼神依旧锐利的中年人敲门走了进来。他正是当初在“铸心计划”中,负责超导芯片封装和硬件物理实现的王总师。
“王总师,您好。”林浩见到故人,立刻站起身笑着打招呼。
“林总!”王总师看到林浩,脸上也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你这大忙人怎么有空来京州了?”
“这不是遇到难题,来找孟院士和您求援了嘛。”林浩半开玩笑地说道。
“坐,老王。”孟院士指了指沙发,“正好,有件事要跟你当面交代。”
王总师坐下后,孟院士当着林浩的面,直接下达了指令,语气果决,不容置疑。
“第一,从今天起,正式成立‘‘神威’-‘天穹’联合项目组’。由你亲自担任组长,负责与‘新地平线’的徐涛博士团队进行全面技术对接。我们的目标,是将‘天穹’AI,深度整合到我们超算中心的各项重大计算任务中去。这件事,要作为我们中心未来半年的最高优先级工作来抓。”
“是,孟院士。”王总师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还是立刻应了下来。他深知,能被孟院士定义为“最高优先级”的工作,其背后的战略意义有多么重大。他也好奇,那个曾经在软件层面给予他们巨大帮助的徐涛,这次又搞出了什么惊人的东西。
“第二,”孟院士继续说道,“立刻为‘新地平线’开通我们这台‘神威之心’的最高权限访问端口,将夜间百分之三十的核心算力,定向调度给他们。要保证资源的稳定和数据传输的绝对安全。”
“明白。”王总师再次点头,将指令一一记下。
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让林浩深切地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在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时,那种惊人的执行力和担当。短短几分钟,一项跨越了两个顶级机构的深度战略合作,就被敲定并付诸实施。
“好了,你去安排吧。”孟院士对王总师说道。
王总师离开后,办公室里再次只剩下林浩和孟院士两人。
“合作的事,解决了你借算力的问题。”孟院士重新坐回沙发上,端起已经有些凉了的茶,目光再次投向林浩,“现在,我们来谈谈你那个‘顺延三个月’的小心思。”
林浩的心神也从刚才的震撼中收了回来,重新变得专注。他知道,这才是关乎两个项目组未来几个月命运的关键。
然而,孟院士接下来的问题,却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林浩,你跟我说句实话,”孟院士看着他,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们那两个项目,无论是那个‘拓扑雕刻’,还是那个‘类脑AI’,三个月的时间,真的够吗?”
这个问题,让林浩瞬间陷入了沉默。
够吗?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当然不够。
“拓扑雕刻”,那是一个需要将三个截然不同的复杂物理模型进行实时动态耦合的超级工程。光是构建这个模型的理论框架和算法,三个月的时间都显得无比紧张,更不用说进行有效的模拟和验证了。
而徐涛和高翔那边的“天穹”计划,更是如此。他们要挑战的,是现有AI范式的根基。引入“突触可塑性”和“自组织临界”机制,这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每一个都足以让任何一个顶尖AI实验室花费数年时间去攻克。
三个月,对于这两个宏大到近乎疯狂的项目而言,只能算是刚刚完成“热身”。
林浩没有试图去夸大或隐瞒。他迎着孟院士的目光,坦诚地回答:“孟院士,说实话,不够。远远不够。但是,这是我们能提出的、最大胆的请求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项目,就无休止地占用本该属于国家超算中心的战略资源。”
听到这个答案,孟院士那严肃的脸上,忽然绽放出了一阵爽朗的大笑。
“哈哈哈哈!你这小子,还挺实诚!”
他指了指林浩,笑得前仰后合:“你们年轻人,有冲劲,有理想,这是好事!但在我们这些老家伙面前,有时候也太拘谨了!”
笑声过后,他大手一挥,以一种不容置疑的魄力,给出了一个让林浩完全没想到的方案。
“行了,我也不跟你绕圈子了。那台新机器,你们‘新地平线’先踏踏实实用着。我给你们半年的时间!”
“半年?”林浩猛地抬起头,眼中写满了难以置信。
“对,半年。”孟院士收起了笑容,表情再次变得严肃起来,“我给你们半年的宽限期,这半年里,我不催你们,也不给你们设任何硬性的考核指标。但是……”
他的语气一转,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期许和压力。
“半年之后,我需要看到一份能够说服我的答卷。”
他看着林浩,逐字逐句地提出了他的“君子协定”:
“半年后,你们的‘天穹’AI,我不需要它能写诗作画,也不需要它能通过图灵测试。我只要它,能够初步展现出独立解决一个小型科研问题的能力。比如,给我正在进行的那个‘光刻机冷却’项目,提供一个比我们现有方案性能提升百分之五以上的全新微通道设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