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院士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他看着林浩,眼中带着一丝老狐狸般的、洞察一切的笑意。
“林浩啊,你小子,跟我这老头子还耍心眼。”
他一针见血地说道:“你今天来我这里,恐怕不光是为了借我这台机器的算力吧?你还惦记着那台,本该一个月后就交付给我们的第六台新机器,想找个由头,晚点给我们,对不对?”
被孟院士如此直接地点破了心中最深处的“小九九”,林浩纵然脸皮再厚,也难免有些不好意思。他摸了摸鼻子,干笑了两声,算是默认了。
“林总,你可真是无利不起早啊。”孟院士半开玩笑地“数落”道。
“孟院士,您明察秋毫。”林浩索性不再掩饰,坦诚地将自己的请求摆上了台面,“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您也看到了,我们那两个项目,对算力的需求都太大了。一台机器,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我的想法是,能不能请您这边先支援一部分算力,解我们燃眉之急。同时,也允许我们‘新地平线’,将第六台机器的交付时间,向后顺延三个月。这三个月,能让我们把两个项目的验证性工作都往前推一大步。”
他提出的“推迟三个月”,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相对保守的时间。他知道,孟院士的国家超算中心同样承担着无数重大任务,不可能无限期地等待。
听完林浩的请求,孟院士却没有立刻表态。他既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而是站起身,对林浩说道:“走,跟我去个地方。”
林浩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跟着孟院士走出了办公室。两人乘坐专用电梯,一路向下,最终来到了超算中心一间安保级别最高的控制室。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正显示着一个极其复杂的三维模型。无数条彩色的流线,在一个形状奇特的、类似未来城市建筑的结构周围穿梭、碰撞、演化。
“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重点项目。”孟院士指着屏幕,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下一代国产光刻机光源系统的内部,冷却介质的微观流体力学仿真。”
“为了解决‘双工件台’在超高加速移动过程中的热形变问题,我们需要在纳秒级的时间尺度内,精确模拟冷却液在复杂微通道内的湍流、相变和传热过程。这个计算量,同样是天文数字。”孟院士的目光转向林浩,语气凝重,“目前,这个项目正处于最关键的节点,我们这台‘神威之心’,几乎是满负荷运转。短时间内,我确实无法大规模地给你匀出算力。”
这番话,让林浩的心沉了一下。他没想到,孟院士这边的任务,也如此紧张。
他看着屏幕上那复杂的流体力学仿真,心中明白,这同样是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国之重器,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自己的项目。看来,想“借”算力,并没有那么容易。
就在林浩感到有些棘手时,孟院士却话锋一转。
“不过……”他笑了笑,“满负荷运转,不代表百分之百没有空闲。根据我们的调度日志,在夜间和凌晨的几个时间段,机器大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核心算力,处于低负载或待机状态。这部分资源,挤一挤,还是能给你们的。”
“真的吗?那太感谢您了,孟院士!”林浩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喜色。百分之三十的算力,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两个项目组都大大松一口气了。
“先别急着谢我。”孟院士摆了摆手,“林浩,我们是老搭档了,我不跟你谈钱,也不跟你谈条件。我只想,和你做一次‘技术互换’。”
“技术互换?”林浩愣住了。
“对。”孟院士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起来,他这一次,没有看林浩的“量子玻璃”项目,而是精准地,指向了“天穹”计划。
“我对你们那个‘天穹’AI,非常感兴趣。”孟院士的语气中,充满了技术专家特有的敏锐和渴望,“一个能够理解物理规律、能够进行科学推理的AI,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工具’了。它是一种全新的科研范式。”
他指着屏幕上那个复杂的芯片流体力学模型:“你看看,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本质上还是‘人海战术’。我们设计模型,我们设定参数,我们运行计算,我们分析结果,我们再根据结果去修改模型……这个循环,费时费力,而且极度依赖研究人员的经验和直觉。”
“但是,如果有了你们的‘天穹’呢?”孟院士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它能不能自主地去学习这些流体力学方程?能不能在我们设定好边界条件和优化目标后,自己去探索最优的微通道设计方案?它能不能从海量的、失败的仿真数据中,自己去总结出导致湍流失稳的物理规律?”
这番话,精准地切中了徐涛和高翔正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孟院士看向林浩,说出了他的“条件”,“我答应,立刻将我们这台机器百分之三十的夜间算力,对你们开放端口。我甚至可以同意,将第六台机器的交付时间,也向后推迟。”
“但是,我需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孟院士您说。”林浩立刻说道。
“我要第一时间,拿到你们‘天穹’AI的测试权限。”孟院士的语气不容商量,“等徐涛他们那个‘脉冲神经元网络可塑性版’的模型稳定下来之后,我需要你们为我们超算中心,部署一个内部测试版本。我要让我的团队,和你们的AI一起,来攻克我们遇到的这些计算难题。”
林浩完全被孟院士的远见所折服。
他没有索要任何硬件或资金,他要的,是“新地平线”最核心的、代表着未来的“软实力”。他以一个战略科学家的敏锐嗅觉,精准地捕捉到了这项技术在未来国家重大工程中所能扮演的颠覆性角色。
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借用”,而是一场更高层次的、着眼于未来的“资源整合”与“技术再分配”。
“没问题!”林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孟院士,我代表‘新地平线’,代表徐涛和高翔,正式邀请您和您的团队,成为‘天穹’计划的首位特邀用户和深度合作伙伴。”
“好!一言为定!”孟院士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场迫在眉睫的算力危机,就这样,在两位顶级科学家的协同与远见之下,被巧妙地转化为了一次双赢的、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