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整支“尖刀突击队”的士气。
成功的消息,通过徐涛搭建的加密数据云平台,第一时间传回了江北大学的后方指挥部,806教研室内,同样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欢呼。
林浩和韩立阳,没有在锦城过多停留庆祝。
他们押送着那封装在惰性气体保护罐中、第一批次整整一百公斤的LM-X合金粉末,登上了专项办公室连夜协调的运输机。
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东部工业重镇,锡市。
那里,有国内最先进的、也是整个涡轮盘制造流程中,第二道,也是更难的一道关卡——先进压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
如果说,雾化制粉,是把“沙子”做出来。
那么,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 HIP),就是要把这些“沙子”,在高温高压下,严丝合缝地,压制成一块致密的、没有任何内部缺陷的“砖头”。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但在工程实际上,却如同一个巨大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炼金黑箱”。
……
锡市,先进压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
这里的负责人,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气质严谨的老教授,姓钱,是国内压力加工领域绝对的权威。
钱教授的团队,对林浩他们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重视。毕竟,能让科工局直接下命令、协调全国资源支持的项目,绝对非同小可。
然而,当林浩,将他们需要实现的工艺目标,摆在钱教授面前时,这位见多识广的老专家,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林博士,你们的要求……太高了。”钱教授扶了扶老花镜,指着技术指标,面色凝重地说道,“你们的粉末,是非晶态的。要在高达近千度的温度和数百兆帕的压力下,将它们压制成型,同时,还要保证其内部,不发生任何一丁点的晶化……这在理论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解释道,热等静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激活”和“扩散”的过程。高温高压,会极大地加速原子的运动,这对于普通晶态金属的致密化,是有利的。但对于亚稳态的非晶合金来说,这就是一剂致命的“毒药”。
任何一点工艺参数的偏差——升温速率过快、保温时间过长、压力不均匀——都会导致非晶结构瞬间崩溃,发生不可逆的晶化,从而让材料的性能,一落千丈。
“我们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小尺寸的非晶合金热等静压实验。”钱教授坦诚地说道,“结果,很不理想。最好的样品,内部,也至少有30%以上的晶化相。要想做到100%的全非晶,我们目前,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
钱教授的话,让刚刚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韩立阳和周毅,心,又一次提了起来。
他们又遇到了一块真正的、世界级的“硬骨头”。
“钱教授,您说得没错。”林浩点了点头,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担忧,“常规的试错法,对于我们这种材料,确实很难走通。所以这一次,我们想尝试一种……全新的方法。”
他转过身,看向身后那台巨大的、连接着江北大学后方指挥部的视频会议屏幕。
屏幕上,徐涛那张充满了自信的脸,清晰地显示了出来。
“徐涛,后方准备得怎么样了?”
“报告林总指挥!”徐涛在屏幕那头,搞怪地,行了个不伦不类的军礼,随即,他的表情,变得专业而又自信,“‘材料大脑’,已完成预加载。锦城传回来的第一批次粉末的所有性能数据——包括粒径分布、松装密度、霍尔流速、氧氮含量……共计一百二十七项参数,已经全部输入模型。”
“锡市这边,钱教授团队提供的、这台型号为QAA-2000的热等静压炉的全部设备参数——包括炉膛尺寸、加热元件功率、压力传感器响应曲线……共计三百一十五项参数,也已完成建模。”
“‘数字孪生’系统,已搭建完毕。随时可以,开始运算!”
钱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们,都有些困惑地,看着这场充满了“未来感”的对话。
数字孪生?材料大脑?
这些新潮的词汇,对于他们这些常年跟钢铁和压力机打交道的老一辈专家来说,显得有些过于科幻了。
“林博士,”钱教授忍不住问道,“你们这是……?”
“钱教授,您很快就明白了。”林浩微笑着说道,“徐涛,开始吧。目标:内部致密度大于99.9%,晶化相含量,小于0.1%。给我,最优的工艺参数!”
“收到!”
屏幕那头,徐涛的手指,在键盘上,重重一敲!
下一秒,所有人都看到了,让他们毕生难忘的一幕。
视频会议屏幕的另一半,瞬间,被一个充满了赛博朋克风格的、庞大的数据流瀑布所占据!
一个与眼前这台热等静压炉一模一样的三维虚拟模型,出现在屏幕中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