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束皙《玄居释》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8:51|字数:36638字

21. 且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

- 解析:从时间角度劝说束皙,岁月不会等待我们,时光如同飞奔的驷马,一去不复返,机会难得却容易失去。以时光易逝,机会难再的紧迫感,催促束皙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出仕,不要错过实现抱负的时机,增强劝说的力度。

22. 先生不知盱豫之谶悔,方俟河清乎未极。

- 解析:“盱豫之谶悔”出自《周易》,意为因喜悦而安乐怠惰会有悔恨的征兆,劝束皙不要因当前的安逸而错过机会;“俟河清乎未极”说的是等待黄河水变清,但黄河水难以澄清,比喻等待难以实现的事情,暗示束皙不应消极等待,而应积极行动,进一步劝说他改变隐居的态度。

23. 愿先生勉之也。

- 解析:弟子最后表达期望,希望先生能够努力改变,积极出仕,总结弟子的观点,结束提问部分,等待束皙的回应。

24. 束皙曰:“居!吾将导尔以君子之道,谕尔以出处之事。

- 解析:束皙回应弟子,让弟子坐下,表明要以君子之道引导他,用出仕与隐居的道理开导他,开启自己观点的阐述,体现师长的从容与沉稳,为下文详细论述做铺垫。

25. 尔其明受余讯,谨听余志。

- 解析:强调弟子要明白地接受自己的教诲,认真聆听自己的志向,引起弟子对下文内容的重视,突出束皙接下来观点的重要性,为系统阐述自己对出仕与隐居的看法做准备。

26. 昔元一既启,两仪肇立,盖闻在昔,鸿荒朴略。

- 解析:追溯历史源头,从宇宙初始,天地初立说起,据说在远古时期,混沌蒙昧,质朴简略。通过对远古时代的描述,为后文论述不同时代的政治与士人的行为做铺垫,从宏观角度展开对出仕与隐居话题的探讨。

27. 太素流其玄黄,乾坤运其消息。

- 解析:继续描绘远古宇宙状态,“太素”指形成天地万物的素质,“流其玄黄”形容太素流动着天地的色彩;“乾坤”代表天地,“运其消息”表示天地运化着阴阳的消长,展现宇宙初始时的混沌与变化,为下文讲述人类社会发展及士人的作用做背景铺垫。

28. 羲皇据龙图而御世,有虞乘凤扆以临民。

- 解析:列举上古贤君治理天下的事例,“羲皇”即伏羲,依据龙图治理天下;“有虞”指舜,凭借凤扆君临百姓,展现上古时期圣君凭借智慧和德行治理国家,此时社会处于理想状态,为后文论述上古时期贤能之士出仕实现价值做铺垫。

29. 大庭希其玄风,高阳韬其远津。

- 解析:“大庭”“高阳”皆为上古部落首领,“希其玄风”“韬其远津”表明大庭氏希求那玄妙的风范,高阳氏隐藏那深远的道术,进一步描绘上古时期圣君贤主的特质,强调那个时代的美好与神秘,体现当时社会治理的高深境界,为论述上古时期的政治与士人行为做进一步铺垫。

30. 当鸿荒之靡宁,肇举贤而济难。

- 解析:指出在远古动荡不安之时,开始举荐贤才以拯救危难,说明在社会面临困境时,贤能之士出仕的重要性,为后文论述不同时代士人的出仕行为与作用做过渡,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士人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31. 逮斗精之南梦,亦号泣而事断。

- 解析:运用舜的典故,传说舜母梦到斗精星南移而受孕生下舜,舜在治理国家时,遇到问题会哭泣着慎重决断政事,此句以舜为例,体现上古贤君在治理国家时的认真与负责,也暗示当时出仕者为国家和民众尽心尽力,进一步阐述上古时期的政治状况与士人担当。

32. 若乃陶唐德隆,二帝高逊,可谓任贤使能,而天下大训。

- 解析:论述唐尧时期,道德隆盛,尧、舜二帝以高位相让,任用贤能,使天下得到大治。突出上古时期任贤使能带来的良好结果,为后文论述伊尹、吕望等贤能之士出仕立功做铺垫,强调贤能之士在合适政治环境下能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33. 故伊尹起于有莘,吕望出于渭滨,六经既着,八体以陈,此乃生以立功,身没而名存者也。

- 解析:以伊尹从有莘氏兴起,吕望从渭水之滨崛起为例,说明他们在良好政治环境下,凭借自身才能,辅助君主成就大业,同时六经着述完成,八种书体得以展现,这些人活着时建立功勋,身死而名声长存。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上古时期贤能之士积极出仕,实现立功扬名的观点,为下文对比中古时期士人的行为做准备。

34. 及于中古,德教沦胥,王纲弛顿,大运颠驱。

- 解析:话题一转,描述中古时期的状况,道德教化衰落,王朝纲纪松弛,天下大乱,与上古时期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论述中古时期士人的行为及对其批判做铺垫,突出时代变化对士人选择和行为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262章 束皙《玄居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262章 束皙《玄居释》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