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成公绥《琵琶赋》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7:50|字数:22330字

35. 舞干戚于广庭,八音克谐而不悖。

- 解析:人们在宽广的庭院中手持干戚翩翩起舞,各种乐器演奏和谐而不冲突。描绘出一幅欢乐、和谐的音乐舞蹈场景,展示琵琶音乐能够带动氛围,使各种艺术形式和谐共处,共同营造出一种盛大而美好的艺术氛围。“舞干戚”体现了舞蹈与音乐的配合,展示出音乐对人们行为和情感的激发作用;“八音克谐而不悖”强调琵琶在与其他乐器共同演奏时,能够协调一致,进一步突出琵琶在音乐合奏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营造的和谐音乐效果。

36. 是以知音之士,莫不敛衽而仰叹。

- 解析:“是以”表示因果关系,正因琵琶音乐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影响力,所以那些真正懂得音乐的人,没有不整理衣襟、恭敬地仰着头发出赞叹的。“敛衽”这一动作表现出知音之士对琵琶音乐的敬重,“仰叹”则直接体现出他们内心的惊叹,从知音者的反应这一角度,再次强调琵琶音乐的非凡之处,说明琵琶音乐能够得到专业、有素养的听众的高度认可。

37. 佥称美而赞善。

- 解析:“佥”表示都、皆,这里指所有的知音之士都称赞琵琶音乐的美妙和出色。此句简洁明了地总结了知音之士对琵琶音乐的一致好评,强化了琵琶音乐在音乐鉴赏领域所获得的赞誉,突出琵琶音乐在当时音乐界的崇高地位。

38. 伶伦之伎,伯牙之巧,《阳春》《白雪》,非此莫贤。

- 解析:作者将琵琶音乐与伶伦的精湛技艺、伯牙的高超琴艺以及《阳春》《白雪》这样的经典高雅音乐相提并论,认为琵琶音乐与它们相比毫不逊色。伶伦是传说中制定音律的人,代表着音乐技艺的源头和极高水准;伯牙以琴艺高超、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闻名;《阳春》《白雪》则象征着高雅音乐的典范。通过这种对比,再次强调琵琶音乐无论是在演奏技巧还是艺术水准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进一步凸显了琵琶音乐的卓越不凡。

39. 其感人动物,盖亦弘矣!

- 解析:“其”指代琵琶音乐,此句总结全文,指出琵琶音乐感动人和触动万物的力量大概也是很宏大的。这是对琵琶音乐感染力的高度概括,从对人(知音之士的赞叹)、对其他乐器(金石匏竹停止发声)、对神话角色(天吴、王乔的反应)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全面地体现出琵琶音乐强大的感染力,再次强调琵琶音乐在艺术表现力和影响力方面的卓越成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句译:

1. 余少好音声,雅好琵琶。

我年少时就喜爱音乐,特别钟情于琵琶。

2. 每观其构造,察其廉肉,参详其风声,仿佛其古象,信可谓德协雅颂,声和阴阳者也。

每当观察琵琶的构造,品味其音色的清越与圆润,琢磨它弹奏出的声音风格,感受它所蕴含的古代乐器的风貌,我深信琵琶的品德与《雅》《颂》相协调,声音能与阴阳和谐呼应。

正文

1. 惟嘉桐之奇生,于丹泽之北垠。

那优良的桐木生长得奇特不凡,在丹泽的北岸。

2. 托峻岳之崇冈,临清流之通津。

它依托着峻峭山岳的高冈,临近清澈水流的渡口。

3. 含天地之醇和,吸日月之休光。

蕴含着天地间醇厚平和的气息,吸纳着日月的美好光辉。

4. 郁纷纭以独茂,飞英蕤于昊苍。

它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地独自茁壮生长,花和叶在天空中飞扬。

5. 于是工人命匠,斫而成器。

于是工匠们将它砍伐,制作成乐器。

6. 因形造名,故谓之琵琶。

根据它的形状来命名,所以称它为琵琶。

7. 象月之圜,其数有二。

琵琶形状像月亮一样圆润,由两部分组成。

8. 柱有十二,配律吕也。

琵琶有十二根柱,与律吕相对应。

9. 四弦象四时也。

四根弦象征着四季。

10. 启飞龙之秘藏,剖灵龟之神室。

如同开启飞龙的神秘宝藏,剖开灵龟的神奇内腔(形容选材的珍贵与制作的慎重)。

11. 张修城之网弦,急商调之劲曲。

安装精心制作的琴弦,弹奏急促的商调,奏出刚劲有力的曲子。

12. 飞纤指以促柱,创发越以哀伤。

演奏者手指如飞地在柱上移动,创造出激扬而哀伤的曲调。

13. 尔乃《落梅》《折柳》,《幽兰》《白雪》。《临关》《别鹤》,《度陇》《清角》。

于是弹奏《落梅》《折柳》《幽兰》《白雪》《临关》《别鹤》《度陇》《清角》等曲目。

14. 于是酒酣耳热,仰天抚节。

这时人们饮酒至畅快,兴奋得耳朵发热,不禁仰天按照音乐节奏拍打节拍。

15. 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吝;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225章 成公绥《琵琶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225章 成公绥《琵琶赋》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