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保护连队的行进格外艰难。报务员小张背着沉重的电台零件,在泥泞中数次摔倒,膝盖渗出的血很快与泥浆混在一起。文化教员王雪梅始终守在装载油印机的粪筐旁,即便恶臭熏得她直犯恶心,仍死死护住这台“革命的喉舌”。苏小红带着临时组建的担架队,用树枝和藤蔓在悬崖边搭建临时栈道,将重伤员一个个接力运送过去。栈道摇摇欲坠,每一步都充满危险,但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保护好每一位战友。
正午时分,任弼时在一处废弃的山神庙前召开紧急会议。王震摊开标满红点的地图:"黔军在前方布置了三层防线,两侧山头都有暗堡。"他的手指重重按在青枫岭的位置,"我们必须赶在敌人合围前拿下制高点。"肖克握紧腰间的手枪:"三营正面佯攻,十七师从右翼包抄,我带直属队断后!"
任弼时沉思片刻,摘下眼镜擦拭镜片:"不能硬拼。让游击队在左翼燃放烟雾,制造主力进攻假象。同时,把我们缴获的黔军军服分给小股部队,伪装成溃兵接近敌营。"他望向远处翻滚的乌云,"暴雨将至,这是我们的机会。"
作战方案确定后,各部队迅速行动起来。周球保回到三营时,正撞见新兵小李偷偷往干粮袋里塞半块硬得硌手的红薯——那是昨天张大娘塞给他的最后存粮。"带上吧。"周球保拍了拍少年单薄的肩膀,转身对着列队的战士们,喉结在晒伤的脖颈间滚动,"记住,我们的每一口吃食,都是老乡拿命换来的!"
傍晚时分,天空乌云如墨。周球保带领三营借着雨幕接近敌人阵地,泥浆在草鞋下发出令人牙酸的"咕唧"声。当距离敌人工事还有三十步时,他突然闻到一股异样的腥甜——那是混着铁锈味的硝烟,比寻常战场多了几分焦糊的油脂气息。这个发现让他心头警铃大作,几乎是本能地压低声音:"卧倒!"
话音未落,前方草丛中突然爆起密集的枪响。原来狡猾的敌人早已识破佯攻计划,在阵地前沿埋设了诡雷,伪装成受伤士兵的尸体下竟藏着拉发式炸药。走在前列的战士躲避不及,惨叫声与爆炸声混作一团。周球保感觉后背被气浪掀得撞上岩石,耳朵里嗡嗡作响,却依然嘶吼着挥舞大刀:"分散突围!二排跟我上!"
三营战士们在弹雨中左突右冲,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周球保看见炊事班老吴抡起铁锅挡子弹,却被流弹击中胸口,倒下前还奋力将一袋炒面推给身边的战友。黑暗中,周球保摸到腰间仅存的两颗手榴弹,大喊一声:"跟我冲!"带着剩下的战士们向敌人火力最猛的暗堡扑去。
与此同时,王震率领的十七师在右翼遭遇黔军精锐部队的顽强抵抗。敌人依托暗堡组成交叉火力网,子弹如蝗般泼洒下来。"用集束手榴弹!"王震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从牺牲战友怀中拽出三枚手榴弹捆在一起。当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将炸药包推进暗堡射孔时,剧烈的爆炸掀起的碎石击中了他的左肩,鲜血瞬间染红了军装。但他咬着牙继续指挥:"不要停!撕开他们的防线!"
夜幕深沉,雨势愈发滂沱。肖克带领直属队的迂回路线被暴涨的山溪阻断,湍急的水流中漂浮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枯枝败叶。"搭人链!"他率先跳进刺骨的溪水中,身后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抓紧彼此的腰带。冰冷的河水像刀子般割着皮肤,有的战士被石头划破了腿,鲜血在水中散开。当他们终于抵达敌人后方时,却发现黔军早有防备——原来敌人通过缴获的红军电台,破译了部分通讯密码!
战斗持续到黎明,红六军团虽撕开防线一角,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周球保踩着满地弹壳寻找幸存者,在炸毁的暗堡旁发现了昏迷的小李。少年腹部插着半截弹片,手里还死死攥着那半块红薯。"醒醒!"周球保摇晃着少年逐渐发凉的身体,突然摸到他后腰硬梆梆的硬物——是用布条层层包裹的家书,封口处还粘着孩子出生时的胎发。周球保红了眼眶,轻轻把家书塞进自己口袋,背起小李继续前进。
此刻,遥远的黔东山区,红三军的根据地也并不安宁。王大石头所在的突击队正在木黄镇周边巡逻,这里是红二军团建立的苏维埃特区重镇,储备着重要的战略物资。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侦察兵飞驰而来:"报告!国民党勾结当地土匪,正朝木黄镇扑来!"
贺龙站在镇口的老槐树下,眉头紧锁。他望着镇子里来来往往运送物资的百姓,对身边的参谋说:"一定要守住木黄!这里是我们在黔东的根基!"随即下令:"王大石头,带你的突击队去鹰嘴崖设伏,绝不能让敌人靠近!"
王大石头带领突击队赶到鹰嘴崖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们顾不上浑身湿透,迅速在山道两侧布置陷阱。一名战士不小心滑下山坡,王大石头眼疾手快抓住他的胳膊,两人在泥泞中挣扎着爬上来,手上、脸上满是血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