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宸手上的烫伤,在御赐“紫玉凝膏”与“九转生肌散”的滋养下,已悄然结痂脱落,唯余几处浅粉如樱的疤痕,蜿蜒于指节与掌心,像极了命运刻下的印记——痛楚已逝,却永难磨灭。疤痕在晨光下泛着微光,宛如新生的藤蔓,柔韧而倔强。他每日清晨都会对着铜镜凝视片刻,指尖轻抚那些纹路,仿佛在阅读一部只属于自己的秘传兵书。有时李德全端着药碗进来,见他这般模样,忍不住嘟囔:“殿下,您这哪是养伤,倒像是在供奉战神符咒。”赵宸只笑而不语,将左手缓缓握拳——那不是伤痕,是勋章,是他在紫宸宫这场无形战场上,用血肉换来的第一枚信物。
那日为太子代罪、甘受烙刑的“愚忠”,终究如一粒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微澜后归于沉寂。可帝王暗中赐药,已是默许的信号。这份“懂事”,换来了胤帝一瞬的侧目,也悄然在朝堂的天平上,添了一枚轻却关键的砝码。连御药房的老太监都悄悄对李德全说:“陛下近来翻阅宗室名册,每每停在‘赵宸’二字上,一停就是半炷香。”——这在宫里,已是天大的动静。
碎玉轩依旧清冷,青砖缝里生着苔痕,湿漉漉的绿意在雨后蔓延,像一张隐秘的地图,勾勒出地下暗流的走向。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响,叮当、叮当,如更夫夜巡,又似孤魂低语。可这方寸之地,早已不是当初的囚笼。暗格中藏着北境密报,字字染血,纸角还沾着边关的沙尘;墙角陶罐下压着边军布防图,经纬分明,墨线如蛛网,连最偏僻的哨所都标注清晰;连那口旧木箱,也藏着秦烈亲笔所书的骑阵变化与蛮族动向,字迹狂草如刀,透着沙场杀气。箱底甚至还压着一包风干的马肉——秦烈托人带来的“土仪”,附言写着:“殿下若不嫌弃,可配酒食之,乃蛮族酋长座骑之肉,滋味尚可。”赵宸尝了一口,嚼了半日,皱眉道:“腥是腥了点,但……确实有股狠劲。”他将剩下的肉晒干,挂在床头,权当辟邪。
这里,是风暴之外的静室,也是暗潮之下的指挥所。每夜三更,烛火不灭,赵宸伏案疾书,或与隐匿在暗处的密探低语。他甚至在院中挖了一口假井,实则通向地下密道,直通宫外药铺后院。李德全每日清晨都要从井口爬上来,披头散发,满身尘土,活像刚从坟里刨出来的盗墓贼。他一边拍打衣裳一边抱怨:“殿下,咱能不能换个出口?昨儿我差点被药铺掌柜当贼给打出来!他还问我是不是来偷他家祖传的‘千年老参’!”赵宸端着茶杯,笑得茶水都洒了:“那你说你是来买参的不就成了?顺便给他带包秦将军送的马肉,权当伴手礼。”
北境战局,已入白热。
秦烈的游击骑兵,如幽灵般穿梭于燕山褶皱之间,夜袭粮道,斩将夺旗,专挑蛮族薄弱处狠击。他们不着甲胄,只披黑袍,马蹄裹布,来去无踪,被边民称为“黑鸦军”。传说他们能在雪夜中闭眼辨风向,能在无月之夜凭星斗定方位,连蛮族萨满都称其为“夜之子”。可随着兀术哥稳住阵脚,战局急转直下。
那草原雄狮终于显露出统帅之才——他不再追剿“鼠辈”,而是将主力如铁钳合拢,猛攻云州城。攻城槌撞击城门的轰鸣日夜不绝,如雷神锤击天门;抛石机投出的火油罐在夜空中划出赤红弧线,炸开一片火海,映红了半边天。云州城墙已塌陷三处,守军以尸体垒作临时工事,血水顺着砖缝流淌,渗入地底,染红了整片城基,连井水都泛着铁锈味。与此同时,蛮族游骑四出,反向猎杀秦烈的补给线。粮队被劫,医营被焚,连藏于山窟的伤兵也被搜出屠戮。以战养战,血腥而高效,宛如一头巨兽,吞噬着每一寸土地与生命。
战争,已沦为最原始的消耗。
这一日,八百里加急军报如惊雷般劈入京师。郭骁的奏章以朱漆封缄,字字泣血:“云州危在旦夕!将士死战,尸积城下,血染雁门。若无天恩垂顾,军心将溃!”末尾一句:“恳请遣皇子劳军,以振士气,固国门!”
六字一出,朝堂哗然。
金殿之上,蟠龙柱耸立如森然巨兽,柱上金漆剥落处,露出斑驳木纹,似老将脸上的伤疤。琉璃瓦透下斑驳光影,映照在百官脸上,明暗交错,如人心难测。胤帝端坐龙椅,衮服上的金线在光下流转,似有龙气盘旋,可那龙眼却黯淡无光,映着满朝沉默的背影。
太子赵桓率先出列,玄金太子常服在身,玉带垂珠,举止端肃如仪。他躬身,声若洪钟:“父皇,儿臣身为储君,当为江山社稷守根固本。东宫日理万机,奏章如山,且父皇圣体欠安,儿臣须日日侍奉,稽查宫禁,调和阴阳。此等重任,不敢轻离。还望父皇体谅儿臣拳拳孝心。”
话音落下,满殿皆知——这是以“孝”为盾,拒战于千里之外。
更有人暗中嘀咕:“东宫昨夜还办了家宴,舞姬换了三拨,孝心真是‘感人肺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