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那日来碎玉轩走了一遭,就像往一口多年不动的老井里丢了块石头——没起多大浪头,可井底下的水,却实实在在活泛起来了。那不是涟漪,是暗流涌动;不是喧哗,是蛰伏者睁眼时的一声轻叹。
那日,天光将尽,残阳如血,斜斜地切过碎玉轩低矮的屋檐,将整座院落浸在一片琥珀色的余晖里,仿佛给这荒凉宫角镀上了一层虚假的金辉。风从宫墙外吹来,带着御花园深处将谢未谢的桂子余香,甜腻中透着几分将逝的颓靡,却吹不进这偏僻角落,只在院门外打了个旋,便悻悻而去。院中老井旁,青苔湿滑,绿得发黑,踩上去能滑倒一个太监外加三只野猫。井绳磨出的沟壑深如刀刻,井水幽暗,常年不见天日,连倒影都模糊不清,像一面被遗忘的铜镜,照不出过往,也映不明未来。可自王晏踏足此地,那井水竟似被什么无形之物搅动,夜半时分,偶有细微的“咕咚”声响起,仿佛沉睡的魂魄,正缓缓睁眼,还顺手把井底压了十年的霉气翻了个身。
几日后,晨钟未响,碎玉轩的门环便被叩响。不是那种“叩——叩——”的试探,而是“咚咚咚咚”一通猛敲,活像催债的上门。来人脚步轻快,靴底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与往日那种拖沓敷衍、恨不得把门槛磨平的太监步态截然不同。门开处,内务府管份例的刘公公,竟亲自登门。
这刘公平日里眼高于顶,碎玉轩的小太监去领份例,能得他一句“稍候”便是天大的体面,还得在廊下站半个时辰,冻得鼻涕直流。今儿个倒好,人还没进门,那尖细却热络的声音便先穿墙透壁地飘了进来,像一锅滚油泼进冷锅,噼啪炸响,还带着点焦糊味:
“李总管!李总管在不在?给您道喜来啦!天大的喜事!祖坟冒青烟啦!”
李德全闻声迎出,只见刘公公一身簇新的靛青缎面公服,腰间玉带锃亮,能照出人影,脑门油光可鉴,像是刚抹了三斤头油,脸上堆着的笑,层层叠叠,活像刚出笼的发面馒头,热气腾腾,还冒着“谄媚”的蒸汽。他身后跟着四个小太监,肩挑手抬,扁担压得吱呀作响,活像抬着新娘子的花轿,只是这“嫁妆”实在丰盛——竹筐里,新米粒粒饱满,泛着玉色光泽,散发着新谷特有的清甜气息,闻一口,能让人梦里都嚼出饭香;嫩菠菜水灵灵的,叶尖还凝着晨露,翠得能滴出水来,仿佛刚从御园的露水里捞出来;油光锃亮的腊肉,切口红润,脂香扑鼻,一看就是御膳房特供的“三吊子”老火腿,肥瘦相间,能当镜子照;两条鲜鱼在木盆里甩尾蹦跶,鳞片在晨光下闪着银光,溅起的水花落在青砖上,洇开一圈圈湿痕,映着天光,竟如碎银跳动,连野猫都围过来,眼冒绿光,尾巴翘得像旗杆。
“哎哟喂,”刘公公一见李德全,便亲热地一把攥住他的手,手心温热,语气诚恳得能滴出油来,还带着点洋味儿,“前几日盘账,翻了三遍库册,才发现碎玉轩这些年的份例,竟有几笔糊涂账!这可真是…… oversight(疏忽)啊!天大的疏忽!您说,这要是传出去,岂不说是咱们内务府怠慢了殿下?那不是打王侍郎的脸吗?”
他连连摇头,满脸懊悔,又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如今王大人亲自过问,上头也点了头,往后啊,一应份例,都按《宫规》来,只多不少!连太医院那边,都下了条子——殿下用药,皆用上品,人参须子都得是十年以上的老参!前儿个太医院送来的‘九转还魂丹’,本来是给太后备着的,如今也给殿下留了一丸,说是‘固本培元,延年益寿’!”
李德全心里跟明镜似的,面上却不露半分,只微微颔首,眼角余光扫过那堆物资,心中已有计较:这哪是补份例?这是王晏在给八皇子“贴金镀银”,明着是关怀病弱皇子,暗着是向天下宣告——我王晏,看中的人,绝不是个废物。他轻咳一声,嗓音沉稳:“刘公公客气了。殿下身子弱,确实需要些好消化的吃食调养。不过……这腊肉,太油,殿下吃多了怕积食。不如分些给守门的兄弟们,也算体恤下情。”
刘公公一愣,随即拍手笑道:“妙啊!李总管真是体恤下人,殿下仁德,连腊肉都想着兄弟们!”他回头瞪了小太监一眼,“听见没?把腊肉切一半,送给西六宫的守夜的兄弟们,就说——碎玉轩的殿下赏的!”
这话一出,连廊下那只久未鸣叫的画眉,也忽然叽喳了两声,扑腾着翅膀,在笼中跳了几圈,仿佛在说:“哟,这破地方要翻身了?”檐角铜铃轻响,似在应和这久违的生机,连井边的青苔都仿佛绿了几分。
等人都走了,小禄子围着那堆东西直打转,鼻尖翕动,闻着那新米蒸腾出的淡淡谷香,忍不住咂嘴:“乖乖,这米闻着都香!比咱们以前吃的陈米强十倍,那味儿,一股子仓鼠啃过的霉味儿。”他伸手想去碰那腊肉,又被烫似的缩回手,咧嘴直笑,“这油花,啧啧,肥而不腻,定是御膳房特供的!听说用的是江南运来的黑毛猪,喂的都是玉米和栗子,连猪都比咱们过得讲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