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仲夏五月。南风渐起,吹过江汉平原的千里沃野,将麦浪染成金涛,也卷着曹军的旌旗,一路向南,直抵荆州腹地。自新野挥师以来,曹操的大军如摧枯拉朽般席卷荆襄,所过郡县望风归降——刘琮举州献土的消息早已传遍江汉,那些原本坚守的城池,见主公已降,又慑于曹军雷霆之威,纷纷打开城门,迎王师入城。
沿途之上,曹操并未一味急进。他深知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既要速取,更要稳守。每收复一处郡县,便精选将士留驻,安抚百姓,整饬吏治。南阳、襄阳、樊城……一座座重镇相继落入掌控,曹操从十五万大军中先后拨出五万精锐,分守各战略要地,一则稳固后方防线,二则保障粮草运输通道畅通无阻。如此步步为营,既避免了孤军深入的隐患,也让荆州百姓逐渐放下戒备,接纳这支来自中原的大军。
经过整整一月的长途奔袭与安抚整合,建安十三年六月初,曹操率领余下的十万大军,终于抵达了荆州真正的腹地——江陵。
江陵城雄踞长江北岸,南临大江,北接襄汉,既是江汉平原的富庶之地,更是长江中游的水运枢纽。
城郭巍峨,护城河宽深,城内粮草充足,军械完备,更重要的是,这里是荆州水军的核心基地之一,无数战船停泊于城外江口,桅杆如林,旌旗猎猎,尽显荆襄水师的赫赫威名。此刻,曹军的十万大军正井然有序地驻扎在江陵城外的平原之上,营寨连绵数十里,炊烟袅袅,鼓声隐隐,军容整肃,气势如虹。
城外的长亭旁,早已肃立着一队迎接的人群。为首的是一位身着银甲、面容清丽却难掩英气的女子,正是曹操的女儿曹子曦。她身侧,站着江陵城的诸位守将,有原荆州的校尉、都尉,也有曹军先期入城接管防务的将领,众人皆身着戎装,神色恭敬。
见远处尘烟滚滚,中军大旗“曹”字迎风招展,曹操的銮驾与亲卫簇拥着主帅缓缓而来,曹子曦率先迈步向前,身后的江陵守将们紧随其后,齐齐躬身等候。待曹操的战马行至近前,曹子曦双膝跪地,声音清脆而恭敬:“女儿曹子曦,率江陵全体守将,恭迎父亲驾临!”
话音落下,她身后的数十位守将也齐齐跪拜于地,齐声高呼:“恭迎丞相!丞相万年!”声音整齐划一,响彻云霄。
曹操翻身下马,身上的玄色锦袍随着动作微微晃动,腰间的佩剑鞘上镶嵌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目光扫过跪拜的众人,最终落在曹子曦身上,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许。这一路南下,女儿曹子曦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曹操走上前,伸手扶起曹子曦,语气温和却难掩骄傲:“阿曦,干得好。此番江陵能顺利归降,你功不可没”
曹子曦起身,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笑意:“全凭父亲威名与将士用命,女儿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就在这时,两道身影快步走到曹子曦身边。一人身着铠甲,英武不凡,正是曹操的长子曹昂;另一人身着玄色铠甲,容貌温婉,气质娴静,却是曹昂的妻子丁静宜。
曹昂看着妹妹,眼中满是自豪:“阿曦,哥以你为傲”
丁静宜也笑着上前,伸出手轻轻为曹子曦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鬓发与铠甲的系带,语气亲昵而骄傲:“那可不,我们阿曦可是名副其实的女中豪杰。当年在许都,就属你最是聪慧果敢,如今看来,果然没让人失望”
曹子曦对着丁静宜露出一抹俏皮的笑容,语气带着几分打趣:“嫂子过奖了,嫂子才是真正的女中豪杰”
众人正说着,另一边,郭嘉的女儿郭子姌也快步走到父亲身边。郭嘉素来体弱,此番随军南下,一路舟车劳顿,脸色难免有些苍白。郭子姌扶着郭嘉的手臂,语气满是关切:“父亲,一路奔波,身体无碍吧?”
郭嘉轻轻摇了摇头,目光投向郭子姌,眼中同样带着欣慰之色,声音虽略显轻柔,却字字清晰:“子姌,干得不错”
郭子姌听到父亲的夸赞,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意。
人群中,夏侯语早已按捺不住性子。她全然不顾父亲夏侯惇频频递来的制止眼色,挣脱了身边侍卫的阻拦,快步跑到曹子曦面前,脸上满是兴奋与急切,语速飞快地问道:“阿曦阿曦!快跟我说说,荆州的水军到底怎么样?战船有多少?士兵战力如何?我听说荆州水师常年在长江操练,是不是比我们北方的战船厉害多了?”
曹子曦看着夏侯语那副急不可耐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眼底却带着几分无奈:“你啊,还是这么急性子。放心,待会我就带你去水军营看看,亲眼瞧瞧不就知道了?”
夏侯语一听,立刻喜笑颜开,连连点头:“好!那我们快走吧,我都等不及了!”
曹子曦转头看向曹操,恭敬地说道:“父亲,一路辛苦,城外风大,我们还是先入城吧。水军营就在江边,进城后顺路便可抵达,正好让父亲检阅一下荆州水军的风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