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古巴真天府,雄藩镇楚边

作品: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作者:不会低头|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9:19:36|字数:6208字

城墙高耸:城墙高三丈(近十米高)城墙顺着山势蜿蜒,在视觉和实际高度上都显得极为险峻。

三面环江:古代渝州主城半岛通常三面被长江和嘉陵江环绕,形成一道天然的护城河。这使得:

水路成为关键:钟鹏举的四十艘战舰(荆州水军加入十艘海鹘战舰)是破局的核心,但也会暴露在守军的水寨和岸防工事之下。

蜀国在这部署了四万余守军。

天复二年(902年),(前)蜀高祖王建以王宗佶为武信节度使。天复十五年(915年),刘知俊投奔蜀,王建任命他为遂州武信军节度使。

蜀天汉元年(917年)王建派刘知俊出兵征讨李茂贞,令李昊主持武信军节度使府留守事务。十二月,刘知俊被王建召回以谋叛罪名斩杀于成都炭市。此后,武信军节度使这一职务暂由潘璧坚代理。

潘璧坚是一位精通兵法,饱读诗书的儒将,在他的治理下渝州日益繁荣,深受老百姓爱戴。

这对于进攻方钟鹏举的水陆大军构成了巨大挑战。

2.人工防御设施——难以逾越的“人祸”。

坚固的城墙与城门:城墙多用条石垒砌,异常坚固。城池周长30余里,城门数量有限且大多险要,例如着名的朝天门,直接迎向长江,易守难攻。

强大的水军寨堡(水门):渝州拥有自己的水军基地,设在两江沿岸的港湾内,设有水门、栅栏、箭楼。共有大小战船200余艘,水军一万余人。败退的白帝城水军会汇入这里,加强防御。

岸防体系:在临江的险要处,设置炮台(投石机)、弩床等,用以轰击试图靠近登陆或攻击水门的敌方战舰。

铜锣峡是渝州城东面的最后一道关隘,根据历史记载,刘备曾在此置关。蜀国在此驻扎4000人的军队,设置防御设施,作为渝州的重要外围防线。

城内巷战准备:由于山势起伏,城内街道狭窄、台阶众多,极易设置障碍。即使外城被攻破,三万陆军守军仍可凭借街巷节节抵抗。

三、战役推演:钟鹏举将面临的挑战。

结合以上分析,钟鹏举“尾随溃军,继日到渝州”的战术,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

最佳情况(奇袭成功):溃军冲乱渝州守军阵脚,守将来不及关闭水门或调整布防,钟鹏举的水陆大军趁乱一举夺城。但这可能性较低,因为渝州作为重镇,守将应有预案。

最可能的情况(强攻硬仗):

1.江面血战:渝州水军依托水寨和岸防火力,与钟鹏举的舰队在江面上展开激战。四十艘战舰能否迅速摧毁敌方水门是关键。

2.惨烈的登陆与攻城:陆军需要在下船后,在敌人的箭矢和滚石下,进行高难度的登陆作战和仰攻城垣。六千陆军可能会付出巨大伤亡。

3.长期围困:如果强攻不下,钟鹏举可能被迫转为长期围困,切断渝州与外界的陆路联系。但由于渝州水路通达,围困效果可能打折扣。

白帝城陷落的烟尘尚未散尽,通往渝州的江面上,已是一片狼藉。残破的战旗斜插在渗水的船舱里,甲板上挤满了衣衫褴褛、面带惊惶的士兵。这是一支由败军组成的船队,约三千余人正沿着长江,向着他们最后的希望——渝州,亡命奔逃。

经过三日的奔逃,白帝城溃军的舟船终于望见了渝州那如同巨兽脊背般起伏的城郭。然而,他们看到的不是生机,而是紧闭的水门和城头林立的旌旗。

渝州,这座浸泡在江雾中的山城,早已严阵以待。它就像一头盘踞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石龟,以其山为骨,江为池。陡峭的岩壁上,城墙蜿蜒如龙,垛口后方,寒光闪烁的箭簇正对准了江面。岸边的炮台上巨大的投石机和床弩沉默地指向下游。

钟鹏举的舰队虽携胜势,但在如此天险与坚城面前,也不得不放缓了速度。尾随溃军的奇袭之策已然落空,他们落在后面约五六里。接下来,将是一场考验勇气、耐力和牺牲的正面强攻。每一步推进,都必将用鲜血浇灌。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方便以后阅读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第368章 古巴真天府,雄藩镇楚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第368章 古巴真天府,雄藩镇楚边并对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