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我说他百年难遇,现在看来说两百年一遇也不为过。
先是悄无声息渡过黄河天险,
接着暗中筑坝蓄水,
最后竟能未雨绸缪,在旧河道两侧都挖好引水渠。
这说明早在筑坝之时,他就料到董卓可能识破水攻之计。
不仅如此,他肯定还预见到董卓会派百姓和少量士兵来牵制。
所以才提前在河道旁开挖支渠分流。
在场大臣们闻言愕然,脸上写满震惊。
想不到孟德用兵如神至此。
蔡邕望着堤坝后方奔涌不息的洪水,忽然为女婿的前程泛起一丝隐忧。
曹操的才能远超想象,他那个能力平庸的女婿恐怕难当大任。
不过这念头转瞬即逝。
毕竟他原本就对女婿没抱多大期望。
卢植却又摇头道:孟德的谋划还不止于此。
蔡邕好奇道:子干此话怎讲?
卢植指向瀍河东岸汹涌的洪流:东岸的沟渠是为突袭山上的西凉军,
那西岸的沟渠你们可知作何用途?
他声音微微发颤,难掩内心激动。
众大臣面面相觑。
我从未见过如此深谋远虑的用兵奇才。
卢植颤声道:孟德必定料到董卓会在瀍河西岸远处观望,
等洪水退去驰援河东残部,夺回官道上遗留的粮草辎重......
杨彪脸色骤变,惊骇道:难道洪水会沿沟渠灌向山下,把董卓他们全部淹没?
卢植凝视山脚方向,缓缓颔首:正是如此。
若孟德谋划得逞,此刻董卓恐怕已命丧黄泉。
但这也仅是推测。
我们在此看不清山下情形。
董卓是否仍在官道,尚未可知。
不过孟德确实料到了这种可能。
并为此付诸行动,当真算无遗策。
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
这段兵法本是形容铁军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今日观孟德用兵,方知此话亦可形容神机妙算。
孟德用兵之道,已远超老夫。
更难得他才过而立之年。
来日成就,不可估量。
杨彪闻言震惊地望向卢植。
他自知军事造诣粗浅,今日见曹操突袭董卓,只知其厉害。
但对曹操究竟厉害到什么程度,仍缺乏准确判断。
而卢植乃当世罕见的文武全才。
连他都对曹操如此推崇,着实令人惊叹。
在场公卿听闻这番话,同样惊诧不已。
太傅马日磾感叹道:
孟德救我等脱险,又解救数万民夫。
即便此番未能诛杀董卓,也必使其元气大损。
想不到宦官之后,竟能为天下苍生不畏艰险.....
真乃乱世显忠臣。
宗正刘艾随即附和:
孟德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必成栋梁之材......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此时山脚下。
董卓与李儒浑身湿透,在齐胸深的洪水中艰难移动。
二人耗尽气力,终于爬上一处土坡。
怎会...怎会如此?董卓目光涣散,满脸绝望。
某实在想不通。
为何洪水会改道?!
那曹阿瞒,莫非真有天兵天将护佑不成?!
放眼望去,他两万西凉铁骑经这场滔天洪水,能侥幸活命的,只剩三成不到。
李儒整个人瘫软在泥浆里,冻得浑身发抖,喘气时连气息都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
主公……
渡河前,我就提醒过一句。
为曹孟德出主意的那个,或许压根不怕咱们看穿他的计谋。
他很可能早就算到咱们能识破这场水攻。
当时主公您还不信,说若真能预判到这一步,就不是凡人,该是神仙了。
李儒说到这儿,沉默了片刻。
他重重地吸了几口气,嗓音里混着惊惧与惶恐:
如今看来,他当真能料事如神,把每一步都算死了……
连咱们会在瀍河西岸驻兵等洪水退去,都算得分毫不差。
这……
这完全超出了常理。
此人之智谋,连鬼神都摸不透……
咱们必须立刻撤离,我实在不敢想他是否还藏着更可怕的后招。
主公,走吧。
快走吧……
李儒说完,整个人彻底陷进泥泞里,闭眼摆出听天由命的姿态。
董卓咬牙切齿。
可眼前 ** 早已与瀍河连成一片,河道以东更是无边无际的沼泽。
低洼处,尤其是瀍河主道,水深足有四五丈,根本不是人力能涉足的。
山洪还在不断奔涌而下,势头丝毫不见衰退。
即便洪水退去,身后这几千残兵也再无力与曹操抗衡了。
曹阿瞒!董卓狼狈爬起,恨声嘶吼,某家必会卷土重来!
还有那个给他献计的 ** !
定要把这厮挖出来,让他尝遍世间极刑!
食其肉!饮其血!剥皮做鼓!头骨当盏!
提及曹操时,董卓尚能克制。
可说到那幕后策士,他简直要把满口牙咬碎,吼声里带着癫狂。
他狠狠抹了把糊在额前的湿发,踉踉跄跄朝函谷关方向挪去。
……
黄昏将至。
洛阳城的烈焰仍在肆虐,丝毫不见熄灭的迹象。
(
急流退去,曹军锋芒毕露。一万六千虎狼之师以微乎其微的代价,在这场关键战役中赢得彻底胜利。陈渡在数十名忠勇之士的护卫下,自邙山而下,与曹操成功会师。
浑浊的积水中,二人并肩涉水而行。曹操凝视着眼前这场大胜后的景象,恍若梦中。无数残骸在辽阔的水面上漂浮——既有战马牲畜,也有各类家禽,或生或死,皆随波逐流。
浅水区聚集着数千将士与数万役夫,正竭力打捞顺流而来的牲畜。另一支队伍押解着与己方人数相当的西凉战俘,正朝雒阳方向行进。而曹仁亲率最精锐的两千亲兵,正严密护送董卓遗留在官道上的千余车物资返回雒阳。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