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品:三国:我在三国支教|作者:言而美|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4:58:08|字数:7098字

“啥?”张邈差点蹦起来。

豫州可是块肥肉,曹阿瞒竟舍得往外吐?

方才还愁丢地盘,转眼天降大馅饼,张邈搓着手直结巴:“兄...兄弟莫耍笑?”

“耍啥笑!”曹操一瞪眼:“咱俩过命的交情,你肯跟俺干,俺能亏待你?”

这番话烫得张邈心头火热,拍案吼道:“曹公义薄云天!”

“从今往后,我张邈要是起二心,天打雷劈!”

当夜两人喝得东倒西歪。

次日,张邈痛快交印,兖州终成曹家天下。

回师那天,鄄城外乌泱泱全是人,欢呼声震得树上老鸦扑棱棱乱飞。

**变体版本三(精简白描):**

曹:“孟卓敢战吕布,我必抗袁绍。”

张邈垂首。昔日虎牢关前,那人马俱碎的威势犹在眼前。

曹话锋突转:“许县需人督建,豫州刺史之位予你可好?”

张邈愣住。这是...以州相赠?

“为何?”

“信你。”曹答得干脆。

张邈骤然红了眼眶。当夜痛饮,翌日交割陈留。

归途上,鄄城百姓沿道相迎,黑压压的人头望不到边。

城门外人头攒动,众将领望着无边无际的欢迎队伍,脸上难掩得意之色。

这阵势可不光是鄄城百姓,怕是周边郡县的人都赶来了,想亲眼见识主公的威仪!一名将领捋须笑道。

旁边同僚却摇头:依我看,定是那帮世家大族在作秀。自打主公大破袁术,这些墙头草终于学会低头了。

确实,匡亭一战的辉煌胜利,早把这些豪强吓破了胆。如今曹军兵锋正盛,谁还敢不识时务?

曹操坐在马背上眯着眼睛,气定神闲地吩咐:让弟兄们把精气神都拿出来!

要让父老乡亲们看看,这支军队值得他们托付。

唯有这样的铁血之师,才能护佑一方平安,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

主公英明!兖州万胜!将士们齐声呐喊,身姿越发挺拔,步伐铿锵有力。有人连忙拍打战袍上的尘土,生怕失了体面。

先锋部队抵达迎宾处时,欢呼声骤然炸响:

恭迎曹公凯旋!

奏乐!

镇东将军**,曹公**!

大汉万年!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沿途百姓个个面红耳赤,为家乡子弟兵归来而沸腾。

城楼下,几个华服男子隐在人群中低声议论:

曹军雄壮若此,十万甲士已跻身诸侯前列。

当年那个曹阿瞒,如今锋芒毕露啊。

是该重新评估这位枭雄了。

其中一人突然问道:奉孝那小子怎么没来?

怕是昨夜与红颜知己探讨学问,至今未醒吧。有人促狭地笑道。

众人闻言嘴角抽搐,突然有人压低声音:听闻青楼歌姬都出来迎驾了,莫非奉孝找的......

快住口!众人一阵恶寒,却都从彼此眼中读出了心照不宣的调侃。

这时有人提醒:听说文若正在寻我们......

几人对视一眼,默契地往人群深处躲去。

众人纷纷转换话题,陷入思考。

这个议题并不简单,需要深思熟虑。

杜袭率先开口:关键要看曹公如何看待我们颍川士人。袁术虽占据豫州,却对颍川置之不理。不知曹公胸襟如何?

蒋干接过话茬:至少强过袁术。文若和公达都受重用,连戏志才都能参与机要,足见曹公用人气度。

繁钦补充说:枣祗已被举荐担任屯田都尉,可见曹公确实重视颍川人才。

赵俨提议道:不如让文若探探曹公口风。若能得到满意答复,移驻鄄城也未尝不可。

北方已有郭图、荀堪等人在经营,形成稳固势力。

而他们需要开辟新的道路,确保颍川集团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庆功宴上,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一位颍川士子起身询问:主公,豫州新定,不知如何安排?

曹操目光扫过众人,在荀彧、荀攸身上稍作停留。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曹操起身宣布:豫州乃我军南进要地,必须加强驻防。我决定将治所迁往颍川!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兖州官员面露忧色——这意味着权力格局的变动。

而颍川士人则暗自欣喜。

奇怪的是,席间竟无人敢率先表态。

曹操笑道:诸位但说无妨。今日庆功,百无禁忌。

“诸位无需顾虑,有异议者尽管直言。”

兖州众官吏不约而同望向陈宫——这位近来风头正盛的人物。

陈宫却从容举箸,神色自若地品着酒菜,仿佛早有预料。这般镇定姿态令满座愕然,连荀彧叔侄也暗自诧异。

作为曹操心腹谋臣,陈宫竟未出言反对?

莫非主公早与他通过气?

二人心头顿时一紧。

此时程昱被同僚轻推出席,只得拱手道:“主公,方今大胜之际迁治,恐生动荡。且颍川毗邻南阳,若因此触怒刘表,岂不坏了共抗袁绍的大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在三国支教》,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45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45章并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