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作品:三国:我在三国支教|作者:言而美|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4:58:07|字数:7200字

明公打算派哪支队伍驻防许县?戏志才追问。

战略要地既定,接下来便是经营建设的实际问题。

此番豫州降卒近十八万之众,较青州军更为庞大。曹操抚须道:我意分十万镇许县,八万驻洛阳。

洛阳?戏志才眉头微蹙:彼处已成废墟,西有凉州悍卒窥伺,驻军恐徒耗粮饷,更会触怒关中群雄。

他实在不解,素来睿智的主公为何要为一片焦土与李傕、郭汜这等暴徒结怨。那些西凉豺狼惯于劫掠,待关中残破后必挥师东进,在洛阳屯田无异于为他人作嫁衣裳。

曹操朗声笑道:文和多虑矣。李傕、郭汜不过冢中枯骨,西凉四将唯樊稠骁勇,然其将死于内乱;张济与我等暗通款曲,届时必率部屯驻弘农。有他在前抵挡,西凉军岂能南下?

洛阳废墟恰是屯田宝地!他眼中精光闪动。这片昔日的 ** 之都,膏腴之地尽归世家豪族,而今却成了无主荒原。更重要的是,借此可掌控洛阳周边关隘,将其打造为曹氏独有的根基。

许都只是权宜之计,待天时成熟,终究要重返洛阳定鼎。到那时,那些心存汉室的朝臣又当如何?

樊稠将亡?戏志才暗自惊疑。主公莫非已遣人入关中挑动西凉内斗?正思索间,忽见传令兵疾步而来。

启禀明公,鄄城送来长公子与陈别驾密函!

曹操启开铜管细阅,忽而抚掌大笑:天佑我也!许县新城指日可待矣!随即将绢帛递给戏志才。

信中所言,乃是曹昂奏报的鄄城营造方略——筹建大规模红砖窑场及配套工坊,以解军民居所之困。

为了提升百姓冬季的御寒能力,解决取暖问题。

煤炉只是权宜之计,要想让民众真正温暖过冬,关键在于建造保暖防风的好房屋。

主公打算用红砖修建新城?戏志才感觉有些不妥。

没错,曹操回答,红砖成本低廉,产量充足,建造迅速,最适合兴建新城,能大幅节省开支。

至于耐久性问题,在这个动荡年代不必过分考虑。

乱世之中,所有资源都要优先供给军事备战。

戏志才已经猜到曹操的打算。

但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实在令人费解。

这布局未免太过超前。

主公与陈宫究竟哪来的信心,认定天下终将归我们所有?

虽然不愿承认,但袁绍确实势力更强,冀州根基更厚。

袁氏家族的能量超乎想象。

曹氏虽有争霸的志向,却缺乏相应的根基。正因如此,许多人才不看好曹操,不愿投靠鄄城效忠。

天下士人仍然最看重袁家,即便退而求其次,也会选择刘表这样的老牌诸侯。

走吧,该回鄄城了!还有许多事务和人等着处理。曹操翻身上马,扬鞭下山。

众将士紧随其后离开山岭。

途经陈留时,曹操特意停留。

张邈率众出城相迎。

恭喜孟德大获全胜,解我兖州之危,将袁术赶回淮南!张邈恭敬有加,谦卑地说道。

曹操上前握住张邈的手,拍着他肩膀说:

孟卓太见外了!你我情同手足,虽非同姓,却胜似兄弟。我的胜利就是你的胜利,应当同喜才是!

我曹操能有今日,全仗孟卓一直以来的支持。天下谁若敢轻视孟卓,便是我的敌人!

张邈听后心头一热,感动不已:还是孟德重情重义!

有人指责我在袁术入侵时无所作为,称我为兖州叛徒,要讨伐我。他们哪里知道我的难处!

陈留区区数万兵马,如何抵挡袁术大军?能守住城池已属不易!

听说曹操要来陈留,张邈寝食难安,整整两夜未眠。

就怕曹操秋后算账,撤其太守之位,夺取陈留郡。

如今听到这番话,总算放下心来。

看,曹操的军队都没有进城,这是来安抚,而非夺城!

酒宴正酣,烛火摇曳。

曹操轻抿一口酒,笑道:孟卓莫要多心,袁术来势汹汹,连我也心中忐忑。

他摇头自嘲:险些将家眷送往邺城,若非本初要价太高,此刻怕是妻儿都难相见。

此言非虚。邺城易进难出,入了袁绍门下,便如终生为仆。

孟德英武过人,竟打得袁术溃不成军,不仅逐出兖州,连豫州也丢了。张邈顺势奉承,言语间尽是钦佩。

张邈此人胸无大志,只求守成。平日里最善周旋,从不与人交恶。

袁术攻城时也未曾为难他,仍许他陈留太守之位。

正因如此,张邈始终按兵不动。

只要不动他的地盘,谁做主都无妨。

宴席间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酒至半酣,曹操忽道:孟卓可知邺城近况?

张邈一怔。

曹操眯起眼睛:此番兖州大捷,本初似乎不甚欣喜,可知缘由?

张邈心中明了。袁绍未能借机出兵,自然懊恼。

但他佯装不知,连连摇头。

孟卓处境堪忧啊。曹操突然叹息。

张邈心头一紧:此话怎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在三国支教》,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44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44章并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