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眼中精光一闪:哦?此话怎讲?
李儒捻着胡须道:《天官书》有云,流星如火,光照敌营,其军必乱。韩遂、边章部下多羌胡之人,最信天象。此刻叛军必然惊恐万分,军心不稳。若我军连夜进兵,出其不意,必可大破敌军!
董卓沉思片刻,突然哈哈大笑:好!天赐良机,岂可错过!他转身对传令兵吼道,速召鲍鸿将军前来议事!全军准备,今夜进军!
不到一个时辰,右扶风鲍鸿便带着亲兵赶到。鲍鸿面容刚毅,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听完董卓的计划,他沉吟道:董将军,夜间行军风险甚大,若敌军有备,恐遭埋伏。
董卓拍案道:鲍将军多虑了!流星示警,叛军此刻必然慌乱不堪,哪还有心思设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鲍鸿见董卓决心已定,也不再反对:既如此,我部愿为前锋。
董卓大喜:好!鲍将军率五千精兵为前锋,我自领中军一万随后,留三千人守营。全军轻装简行,务必在寅时前抵达叛军营地!
夜色如墨,汉军悄无声息地行进在荒野上。士兵们用布包裹马蹄,避免发出声响。董卓骑在马上,不时催促部队加快速度。他的心中既兴奋又紧张——若能一举击溃叛军,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寅时初刻,汉军前锋已接近叛军营地。鲍鸿派出斥候侦查,回报说叛军营地虽然灯火通明,但巡逻士兵显得心不在焉,甚至有士兵聚集在一起,似乎在议论什么。
鲍鸿冷笑一声:果然如董将军所料,叛军军心已乱。他立即下令,弓箭手准备,先射杀哨兵,然后全军突击!
随着一阵密集的箭雨,叛军外围的哨兵纷纷倒地。汉军喊杀声震天,如潮水般涌向叛军营地。
叛军营中,韩遂刚刚和衣躺下,就被突如其来的喊杀声惊醒。他一把抓起枕边的长剑,冲出大帐,只见营地东面已经火光冲天。
敌袭!全军迎战!韩遂怒吼道,但回应他的只有四处奔逃的士兵和此起彼伏的惨叫。
边章衣衫不整地跑来,脸上满是惊慌:汉军夜袭,前锋已经突破东营!
韩遂咬牙道:集合亲兵,随我去东营!一定要稳住阵脚!
然而,为时已晚。鲍鸿的前锋部队已经如尖刀般插入叛军营地,所到之处,叛军士兵不是被斩杀就是四散逃命。许多叛军甚至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倒在血泊之中。
杀!一个不留!鲍鸿挥舞长刀,亲自冲锋陷阵。他手下的士兵见主将如此勇猛,士气大振,杀得叛军节节败退。
当董卓率领中军赶到时,叛军东营已经陷落。火光中,董卓看到遍地尸体和逃窜的叛军士兵,不禁仰天大笑:天助我也!全军进攻,直取韩遂中军!
汉军如洪流般涌入叛军大营。董卓亲率三千精锐骑兵,直扑中军大帐。他手持一柄沉重的长柄大刀,所到之处,无人能挡。
韩遂勉强集结了约两千士兵,在中军大帐前组成防线。他看到董卓的大旗,知道今日凶多吉少,但仍高声激励部下:儿郎们,今日不是敌死就是我亡!随我杀出一条血路!
两军在火光中激烈交锋。韩遂亲自上阵,连斩数名汉军士兵,但汉军人数众多,叛军防线很快被突破。
韩遂下令撤退:全军向西突围,退回金城!
叛军残部在韩遂带领下向西溃逃,汉军紧追不舍。董卓命令骑兵分两路包抄,自己则率主力从正面追击。
天色渐亮,战场上尸横遍野。逃窜的叛军被汉军骑兵追上,纷纷被斩于马下。一些叛军跪地求饶,但杀红眼的汉军士兵毫不留情,手起刀落,鲜血染红了初冬的枯草。
将军,已斩首两千余级,叛军溃不成军,是否继续追击?一名偏将向董卓请示。
董卓望着远处韩遂的残部,摇了摇头:穷寇莫追,况且金城方向地形复杂,恐有埋伏。传令收兵,清点战果!
此役,汉军斩首数千级,俘获辎重无数。韩遂、边章叛军遭受重创,残部不足五千人,狼狈逃回金城郡榆中县。
战后,董卓在叛军原营地举行庆功宴。他高举酒杯,得意洋洋地对众将说:若非天象示警,叛军军心涣散,我军岂能如此轻易取胜?此乃天佑大汉!
李儒趁机奉承道:将军神机妙算,抓住战机,方有此大胜。朝中闻之,必当重赏!
董卓哈哈大笑,一饮而尽。他的目光扫过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在朝廷中利用这场胜利谋取更大权力。
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荒野上,韩遂带着残兵败将艰难前行。他的铠甲上沾满血迹,脸上写满疲惫。回望来路,他喃喃自语:流星之兆,果然应验...”
一名亲信低声道: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回到金城,我们还能东山再起。
韩遂长叹一声,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带领残部向金城方向走去。天边,朝阳升起,照亮了这支败军的身影,也照亮了遍地尸骸的战场。
这场因流星异象而引发的战役,成为了凉州之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董卓因此战功更加骄横,而韩遂虽然败退,但并未放弃反抗,西凉的战火还将持续燃烧多年。
喜欢三国:美女收集者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美女收集者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