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8月暮色中的广宗城外,汉军大营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营寨外围的鹿角栅栏上还残留着前几日战斗的血迹,几只乌鸦落在上面,发出令人不安的啼叫。中军大帐前,两名持戟卫士如雕塑般挺立,他们的铁甲在夕阳下泛着暗红色的光泽。
帐内,皇甫嵩正俯身研究着案几上的地形图。这位年近五旬的老将鬓角已见霜白,但双目依然炯炯有神。他的手指在羊皮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标注着二字的墨点上。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支军队的部署:北面是宗员率领的五千步卒,南面是朱儁的一万五千士兵,而正对着广宗西门的,则是他亲自统领的一万精锐。
一名斥候风尘仆仆地闯入帐中,单膝跪地:启禀将军,董卓残部已退至三十里外的清河渡口。
皇甫嵩头也不抬地问道:董仲颖走时可曾留下什么话?
斥候犹豫了一下:董将军说...说广宗城是块硬骨头,让将军...小心牙齿。
帐中诸将闻言色变,唯独皇甫嵩轻笑一声。他直起身子,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董仲颖啃不动的骨头,不代表我皇甫义真也啃不动。他转向身旁的书记官:给朝廷的奏报写好了吗?
回将军,已拟好草稿。书记官连忙奉上竹简。
皇甫嵩扫了一眼,摇头道:旬月可克旬日必破这话让帐中诸将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时,亲兵端来晚膳:一碗粟米饭,一碟腌菜,还有一小壶酒。皇甫嵩摆手示意亲兵退下,却突然问道:今日是初几?
回将军,八月初九。
皇甫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起身走到帐外。西边的天空被晚霞染得血红,广宗城头的黄巾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凝视良久,突然对紧随其后的宗员说:传令下去,今夜全军加餐,每人赏酒一升。
宗员惊讶道:将军,这是为何?
皇甫嵩的目光依然盯着远处的城墙:让将士们好好吃一顿。三日后,我要在那城头上插满汉军旗帜。
广宗城内,张梁正在巡视城防。这座原本繁华的县城如今已面目全非,街道两旁的商铺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木料都拿去加固城墙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血腥、汗臭和腐烂食物的古怪气味。
将军,东城墙有三处缺口还没补好。一名满脸烟灰的校尉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弟兄们实在没力气了...
张梁一把揪住校尉的衣领,将他拉到城墙垛口前:看看下面!汉军的营帐一眼望不到头!你以为他们是在这里游山玩水吗?他的唾沫星子喷在校尉脸上,今晚不把缺口补好,我就把你扔下去填缺口!
校尉连滚带爬地跑去督工后,张梁的副将低声道: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城里的粮食...
我知道!张梁粗暴地打断他,但随即又压低声音:大哥临终前说过,地公将军张宝正在集结援军。只要再坚持十天...他说着,不自觉地摸了摸胸前挂着的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张角临终前交给他的符咒。
这时,城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队汉军骑兵耀武扬威地来到城下百步之处,为首的将领摘下头盔,竟然是个年轻小将。
城上的反贼听着!那小将声音洪亮,我乃骑都尉曹操!尔等已是瓮中之鳖,何不早降?
张梁勃然大怒,夺过身旁士兵的弓箭就要射。副将急忙拦住:将军小心有诈!那曹操素来狡诈...
话音未落,曹操突然一挥手,数十名汉军弓弩手从马后现身,一轮箭雨呼啸而来。张梁急忙俯身,只听夺夺夺一阵响,箭矢深深钉入城墙木柱。其中一支箭上还绑着一块白布。
副将取下白布展开,上面写着:斩张梁首级来降者,封列侯,赏千金。
张梁冷笑一声,将白布撕得粉碎。他转身对守城将士高喊:弟兄们!汉狗说取我首级可封侯!你们谁想要这富贵?
城墙上一片寂静,突然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兵嘶声喊道:我等誓死追随人公将军!
这喊声如同点燃了火油,顿时城头上响起一片呐喊:誓死追随人公将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曹操在城下听见这山呼海啸般的喊声,脸色微变,急忙勒马后退。张梁趁机下令:放箭!
数百支箭矢如飞蝗般射向汉军,曹操等人慌忙撤退,城头上爆发出一阵欢呼。但张梁脸上却没有喜色,他注意到汉军撤退时队形丝毫不乱,这绝不是真正的溃退。
加强戒备,他对副将说,我总觉得皇甫嵩在谋划什么...
汉军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皇甫嵩正在听取各营将领的汇报。
北门守军约六千人,多是老弱。斥候队长详细汇报着侦查结果,西门守军最为精锐,约有八千人,由张梁亲自坐镇。
曹操此时已换了一身便装,正在包扎左臂的箭伤。张梁此人凶悍异常,他龇牙咧嘴地说,不过城中守军确实已经疲惫不堪。末将观察到,他们射箭的力道大不如前。
皇甫嵩点点头,转向朱儁:朱将军,你怎么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