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初履:出关

作品:鬼才汪臧海|作者:潜龙在渊游龙吟|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4 06:34:00|字数:7346字

肃州西市远比南城喧嚣,空气中混杂着牲畜粪便、皮革、香料以及各种陌生语言的味道。高大的骆驼跪伏在路边,打着响鼻,驼铃随着商队的移动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声响。汪臧海与通译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按照韩老先生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家名为“驼铃”的客栈。

客栈简陋,院子里堆满了货物和草料。通译上前与店家伙计一番交涉后,一个身影从角落的阴影里缓缓站起,走了过来。

此人约莫五十岁年纪,身材不高,但筋骨强健,皮肤是常年风吹日晒形成的古铜色,脸上布满细密的皱纹,尤其是眼角,如同戈壁滩上被风沙侵蚀的沟壑。他头戴一顶旧的狐皮帽,身穿一件半旧不新的羊皮袄,腰间挂着一个皮质酒囊和一柄样式奇特的短刀。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深邃而略带浑浊,仿佛蕴藏着大漠深处所有的秘密与风霜,看人时带着一种审视与疏离。这便是阿卜杜勒。

“是你们要找熟悉西边路的向导?”阿卜杜勒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吐字清晰,他目光锐利地扫过汪臧海,在他腰间的官牌和不同于寻常商旅的气质上停留了片刻。

“正是。”汪臧海上前一步,态度平和,“在下汪臧海,奉命西行公干。听闻阿卜杜勒老爹熟悉西去道路,特来相请。”

阿卜杜勒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腰间的酒囊拔开塞子,仰头灌了一口浓烈的马奶酒,然后用袖子擦了擦嘴,才慢悠悠地说:“西边的路,不好走。现在,更不好走。马贼像秃鹫一样多,水比金子还少。官家人……目标太大。”他话语直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抗拒。

汪臧海知道,与这种常年游走于危险边缘的老向导打交道,坦诚与实力比官威更有用。他示意通译退开几步,压低声音道:“老爹直言不讳,汪某感激。此行确非寻常商旅,风险自知。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像老爹这样经验丰富的引路人。酬劳方面,必不让老爹失望。而且,”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阿卜杜勒深邃的眼睛,“我们并非盲目西进,对‘星宿海’、‘火焰山’一带的地质矿藏,颇有兴趣。”

阿卜杜勒听到“星宿海”时,握着酒囊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惊异,但随即又被浑浊掩盖。“星宿海……那是死神跳舞的地方。你们去那里找什么?找那些晚上会发亮,却带不来水和食物的石头吗?”他语气带着嘲讽。

“或许不只是石头。”汪臧海不动声色,“也可能找到让驼铃响得更远,让水井挖得更深的方法。”他隐晦地提到了坎儿井技术和可能的矿物利用前景。

阿卜杜勒沉默了,他再次打量汪臧海,这一次目光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探究。良久,他叹了口气:“一百两银子,先付一半。路上若遇马贼或部落冲突,我有权改变路线,你们必须听从。不保证一定能到星宿海,只看老天爷和沙漠允不允许。”

“可以。”汪臧海爽快答应,当场支付了五十两银票。他知道,在茫茫戈壁,一个可靠向导的判断,往往能决定整支队伍的生死。

找到阿卜杜勒,让汪臧海心中稍安。回到馆驿,他将情况告知了使团正副使和赵斥候。众人对高昂的向导费用略有微词,但得知阿卜杜勒确实熟悉西部险路,且了解部落情况后,也都认可了这笔必要的开支。

在肃州卫的最后两日,使团忙碌异常。接收了肃州卫拨付的二十名精锐骑兵作为护卫,这些骑兵常年在边境巡弋,弓马娴熟,熟悉戈壁作战。补充了大量的清水、馕饼、肉干,以及应对风沙的帷帽、面纱,治疗风寒、痢疾和刀箭伤的药材也备了许多。汪臧海亲自检查了驼马的状态,确保它们能承受接下来的长途跋涉。

临行前夜,汪臧海终于抽空,将那份写好的信,连同在凉州购买的几样特色干果蜜饯(他记得青鸾似乎不讨厌甜食),打包成一个轻便小包裹,交给了驿卒,嘱其务必通过官方驿道尽快送往南京刘伯温处转交。看着驿卒拿着包裹离去,他心中仿佛也有一份牵挂随之寄出,既有轻松,又有更深的怅惘。

翌日清晨,天色微熹,肃州城笼罩在清冷的空气中。使团一行近百人,加上数十匹驼马,集结于西城门内,准备出关。肃州卫守备率众将来送行,仪式简短而凝重。

“汪郎中,赵把总,此去万里,关山重重。望诸位秉持天朝威仪,谨慎行事,早日功成归来!”守备将军举起酒碗。

众人饮尽碗中略带辛辣的壮行酒,气氛悲壮而决绝。

沉重的嘉峪关西门在绞盘的嘎吱声中缓缓开启,门洞外,是无垠的、在晨光中泛着灰黄色的戈壁滩,天地苍茫,风沙扑面。

“出发!”随着正使一声令下,队伍缓缓移动,驼铃声、马蹄声、车轮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西行的序曲。汪臧海骑在一匹健壮的河西马上,回头最后望了一眼雄踞身后的嘉峪关城楼,以及更远方隐约的祁连山雪线,然后毅然转身,策马融入出关的队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鬼才汪臧海》,方便以后阅读鬼才汪臧海黄沙初履:出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鬼才汪臧海黄沙初履:出关并对鬼才汪臧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