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初歇的第七夜,城市尚未完全苏醒。
苏倾月站在星燧基金会顶层的落地窗前,指尖轻轻摩挲着一枚黑色U盘——这是从西南边境那个尘封的网吧里辗转追回的关键证据。
它曾藏在一台老旧录音机的底壳夹层中,静静蛰伏了十八年,直到今晨才被技术组破解出最后一段加密音频。
屏幕亮起,进度条缓缓推进。
起初是电流杂音,接着,一个苍老而冷硬的女声穿透时空,清晰响起:
“陈慧兰,我给你三万块,你把产科值班表改了……那个刚出生的女婴,我要她活下来。”
空气骤然凝滞。
苏倾月眸光一凛,呼吸微顿。
这声音她从未听过,却与案卷中所有线索完美咬合——正是当年妇幼保健院护士长口供里提到的“幕后雇主”。
而接下来的内容,更是如刀锋般剖开了一段被掩埋至深的真相。
“我儿子三岁了,骨髓配型失败七次……医生说再拖下去,命就没了。我不能再生,可我能‘换’一个孩子。”女人的声音没有颤抖,反而透着一种近乎病态的决绝,“健康的孩子才能活,别的……不重要。”
录音到这里戛然而止。
紧接着,是一段明显不同时间录下的声音——年轻、虚弱,带着压抑已久的哭腔:
“妈,要是当初我们把她留下……是不是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那一瞬,苏倾月的心脏像是被什么狠狠攥住。
她没动,也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上显示的音频波形图,那起伏的曲线像极了人心深处无法平复的潮汐。
五哥站在她身后,眉头紧锁:“查到了,号码归属地是云城区安宁疗护中心,登记姓名周念慈,28岁,晚期肾衰竭,靠透析维持生命。医疗档案显示,她从小体弱多病,长期营养不良,疑似自幼未获正常抚养。”
“她是那个高官遗孀的儿子的妻子?”苏倾月问。
“不是。”五哥摇头,“她是亲生女儿——当年被当作‘备用供体’养大的孩子。因骨髓不匹配,失去价值后就被边缘化,几乎没享受过家庭资源。”
苏倾月沉默良久。
窗外天色阴沉,远处高楼间的警灯依旧闪烁,仿佛仍在回应昨夜宗祠内的风暴。
她的手指无意识抚过袖口的一道细痕——那是母亲旧衣改制成的衬衫,阿阮亲手缝的。
就在她准备关闭文件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
阿阮端着一杯热茶进来,脚步很轻,眼神却格外复杂。
“小姐,”她低声说,“那位姑娘……若是活下来,也该和您一般大了。”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猝不及防刺入心口。
苏倾月猛地抬头。
一样的年纪,一样的出生年月,甚至可能流着相似的血——一个本该被珍视的生命,却因为一场贪婪的调包,沦为家族秘密中的牺牲品;而另一个,在乡野风雨中长大,练就一身本事,只为有朝一日能夺回属于自己的名字。
命运何其荒诞。
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师父曾带她去山中义诊。
一位老妇人拉着她的手哭着说:“姑娘,你救我孙子一命,可我家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怎么报答你?”那时她只笑着摇头:“救人不是为了回报,是为了不让别人也经历这种痛。”
如今,痛还在延续。
但她可以选择,不让悲剧复制。
第二天清晨,一封匿名邮件悄然发送至中华骨髓库公益合作平台。
附件中是一份完整的HLA配型初筛报告,收件人是一家普通城市家庭——正是当年被调包、如今已登记入库的“假千金”苏婉柔的家庭。
邮件内容简洁到极致:
【您家中成员与一名重症患者初配成功,请尽快联系权威机构进行二次检测确认。】
起初,对方以为是诈骗。
电话打来时,接线员听到的是毫不掩饰的讥讽:“又是想骗钱的吧?我们家婉柔可是苏家千金,谁不知道她从小锦衣玉食?哪来的‘救命恩人’?”
直到三天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主动致电,提供了由国家级实验室出具的复检结果,并告知配型吻合度高达10/10。
那一刻,电话那头陷入长久死寂。
而这一切,苏倾月都没有参与。
她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系统反馈的“信息推送成功”提示,轻轻合上了电脑。
当晚,五哥得知真相后直接冲进她书房,声音压抑着怒火:“她们害你十八年!让你吃尽苦头,你现在反倒帮她们找供体?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
灯光下,苏倾月抬眼看他,神情平静得近乎疏离。
“我不是在救她。”她轻声道,目光落在窗外渐次亮起的城市灯火,“我只是不想让另一个女孩,再用一生去偿还她母亲犯下的罪。”
五哥怔住。
他看着这个姐姐——明明受尽委屈,却始终不肯堕入仇恨的深渊;明明手握审判之权,却仍留一丝慈悲于灰烬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