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作品:大明:我的武力无敌|作者:宇航家|分类:玄幻|更新:2025-11-17 01:40:59|字数:6360字

这么多年,这项税收让我大明损失了多少人口?”

“还有更荒唐的,你们在按丁收税时还分了类别,无田者免缴人头税。”

“士绅们便贿赂官员,将自家佃户充作流民从鱼鳞册上除名。

官府按册征税,士绅这部分的税赋也就免去了。”

“一个坐拥大量田产和佃农的士绅之家,最终只需缴纳寥寥无几的人头税。”

“再说那形同虚设的鱼鳞册,你们以为把名字登记上去就万事大吉了?”

“这么多年可曾派人实地核查人口?偏远地区的新生儿可曾录入册中?”

“百姓生育未报的可曾查验?士绅家中养着多少佃户你们更是一无所知。”

“如今大明实际人口,保守估计也是鱼鳞册所载的两倍以上。”

“我倒要问问,这税制究竟是为大明而立,还是专为士绅阶级所设?”

“放着士绅不去课税,反倒绞尽脑汁在农民身上打主意。”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税制如此混乱,漏洞百出,国库又怎能收得上税银?”

夏原吉脸上青白交错。

他是个有才具的官员,朱高煌的话虽听起来尖锐,但细想之下,句句属实。

如今已非洪武初年百废待兴之时。

大明这些年不断开垦新田,税收本应逐年增长才对。

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朝廷年年都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杨士奇震惊地望着说完话后平静饮茶的朱高煌。

过去他只听闻燕王武艺高强,天下无双,有一人可敌百万军之能。

燕王回应天后的一系列举动也印证了这一点。

然而杨士奇未曾料到,燕王对朝廷制度的了解竟也如此深刻。

他一语道破了朝廷税收制度的弊病。

这些情况杨士奇早有耳闻。

就连他自己的子侄也曾登门,提议将家中田产过户至他名下。

以此逃避田亩税赋。

但都被他拒绝了。

只是士绅阶层的土地兼并问题,如今已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

朝廷中知晓此情者不在少数,却无人敢于率先发声。

朱棣岂会不知?朱棣同样心知肚明。

但朱棣登基未久,根基未稳,自然不能直接与整个士绅阶层对立。

士绅阶层的力量不容小觑。

所谓士绅,可分为士族与乡绅两部分。

士即朝中任职的官员。

乡绅则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的文人、地方上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的官吏、宗族长老等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人物组成。

他们似官非官,似民非民,地位特殊。

其势力盘根错节,遍布大明疆域。

朝廷官员俸禄微薄,低得惊人。

这些免税的田产便成了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若有 ** 动摇此制,便是与全体官员及乡绅为敌。

即便是朱棣这般铁腕帝王,也不敢轻易对他们出手。

稍有不慎,恐将引发全国动荡,危及皇位。

这绝非危言耸听。

乡民易受蒙蔽,而乡绅在地方上素有声望。

他们手中掌握着钱粮资源。

若煽动农民起义,再与朝中官员里应外合,欺上瞒下。

恐怕待事态扩大之时,消息才会传到朱棣耳中。

这绝非玩笑之事。

朝中如杨士奇这般的官员。

参与土地兼并者自然闭口不谈。

未参与者亦想明哲保身。

毕竟此事一旦在朝堂上提出,朱棣便不得不处置,等于将潜规则摆上台面。

恐怕提议者当日便会遭遇不测。

杨士奇心中生出一丝好奇:向来对朝政兴致缺缺的燕王,今日竟破天荒地说了这么多话。

莫非是打算涉足政务了?

若是由燕王来处置此事,或许真能让大明的土地税收制度经历一场彻底变革。

毕竟这位殿下行事果决,纵有千般阻碍横亘于前,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挥刀斩断。

如今朝堂之上,又有谁敢轻易触怒燕王?

朱棣面上掠过一丝窘迫,假意轻咳两声。

既然燕王已将此议提出,在座皆是心腹之臣,不如共商对策?

朱瞻基正欲开口陈词,却被朱高炽按住了膝盖。

父亲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

低声道:且先静听。

这一问究竟是陛下的随口之言,还是别有深意的试探,朱高炽难以揣度。

但先行聆听再作论断,总归不会出错。

朱高喣性情刚烈,先前又得朱棣嘉许,此刻正意气风发。

欲要趁势再下一城。

父皇,儿臣以为当立即遣人清查百官家产,将其强占的田地尽数充公,归还农户便是。

朱棣无奈瞥了他一眼。

而后呢?莫非十年后再行清查?此举终究未能根治痼疾。

兵部尚书方宾拭去额间细汗,附和道:

陛下明鉴。

喜欢大明:我的武力无敌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的武力无敌》,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第11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第111章并对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