曌儿手托玉盘,一步步迈上台阶,来到朱棣与徐皇后面前。
她缓缓跪拜,将托盘高举过顶。
朱棣与徐皇后双双起身,欣慰地望着失而复得的孙女。
朱棣取过簪子,小鼻涕敏捷地接走托盘。
他轻轻取下曌儿鬓间旧簪,为她簪上新玉簪。
殿外仪仗队吹响号角,鼓手奋力击鼓,声震云霄。
台下各国使节齐声恭贺,连呼三遍:
“永乐郡主万福金安!”
“永乐郡主万福金安!”
“永乐郡主万福金安!”
朱棣扶起跪拜的曌儿,在她耳边轻语。
“从今日起,你便是我大明永乐郡主,身为朱氏血脉,当以兴盛大明为己任,为大明的未来竭尽全力,可明白了吗?”
曌儿听着耳畔的号角、鼓声与群臣的祝贺,心中蓦然升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既受大明荣光,必为大明昌盛而前行。
“我明白,爷爷!”
朱棣欣慰地点了点头,牵着曌儿的手,从小鼻涕手中接过圣旨,将其投入眼前的火炉之中。
这是要将此事昭告于地下的朱家先祖。
圣旨随火焰一寸寸燃为灰烬。
然而立于下方的朱高煌,却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他怀中的传国玉玺不断震动,仿佛有什么即将破封而出。
就在圣旨彻底焚尽的那一刻——
皇宫深处骤然响起一声龙吟。
一条通体由国运凝成的金色巨龙,自宗庙冲天而出,盘旋于大典之上空。
龙身蜿蜒数百米,威猛狰狞,令在场众人皆惊慌失措。
全场顿时混乱一片。
信仰龙,不等于不畏惧龙。
当这等神物现于人间,凡人心中首先涌起的是恐惧。
大明臣民尚且如此,那些外国使节更是狼狈不堪。
有人尿湿裤裆,有人当场昏厥,哭喊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曌儿体内的紫气仿佛受到召唤,不由自主地散发出来,袅袅升向天空。
金龙一见紫气,巨大的龙目中闪烁兴奋之色,扭动身躯便要扑去。
朱高煌眉头一紧,左手猛然凌空一握。
一只紫色气蕴凝成的巨手陡然浮现于半空,紧紧攥住了金龙的躯干。
这正是昔日欲与朱高煌体内金龙相融的国运金龙,完全由大明国运汇聚而成。
多年来,朱高煌一直未将自身紫气与它合一,便是出于这份顾虑。
早在十二岁那年,他初成神功之际,此龙便试图融入他体内。
那样做固然能大幅增益国运,却被朱高煌断然拒绝。
他转而汲取了传国玉玺中的国运。
一旦与这条金龙相缚,就等同于将自己的性命与大明牢牢绑定。
从此大明境内任何天灾人祸,都将牵动他自身安危,代价未免太大。
今日清晨,这金龙又是如此,一嗅到朱高煌身上国运的气息,便急不可耐地飞了过来。
此刻又将念头转向了曌儿。
——————————————
各位大佬们,三千五百字大章献上,明日即将刷新月票。
咱们这本书也在天榜上待了一个月,总得有些排面对吧?
请大佬们多多投些月票。
朱高煌甚至开始怀疑,这国运金龙是否是由人所化,小心思一个接一个。
朱高煌的紫气大手极为凝实,被牢牢抓住的国运金龙丝毫动弹不得。
只得哀怨地望着下方的曌儿,发出可怜的鸣叫。
仿佛在恳求曌儿救它。
朱高煌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这东西实在不知悔改,若非顾及它乃大明国运化身,抹除它会影响国运,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将它解决。
就在朱高煌准备将这龙扔回宗祠之际。
曌儿开口了。
“爹爹请稍等。”
她能感觉到,这条国运金龙在呼唤她,迫切地想要融入她的身体。
朱高煌皱起眉头。
“曌儿,此乃大明国运金龙,一旦融入体内,你便多了一层束缚,大明的兴衰将直接牵动于你。”
“如今传国玉玺在我手中,你若需要,大可汲取其中无主之国运,虽效果稍逊,却不会束缚你。”
若真让曌儿吸收这大明国运,便遂了朱棣的心愿,有些事朱高煌即便不愿插手,也不得不涉入其中。
朱棣紧握双手,等待曌儿的回答。
只要吸收了这国运金龙,纵使曌儿日后无意登基,也绝不会对大明之事袖手旁观。
曌儿与空中那条国运金龙对视。
从它眼中,曌儿看到大明境内旱灾时,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
涝灾时,洪水肆虐,屋舍尽毁,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
异族侵犯时,烧杀抢掠,尸横遍野,百姓妻离子散。
一桩桩天灾人祸,最终受苦的皆是黎民百姓。
这一切,让曌儿更加坚定了改变大明的决心。
“爹爹,放开它吧,我已做好决定。”
朱高煌脸上掠过一丝怒意,语气也加重了几分。
“曌儿!”
平日里的小事,曌儿或许可以任性一些,但国运金龙却关系到她未来的命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