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作品:大明:我的武力无敌|作者:宇航家|分类:玄幻|更新:2025-11-17 01:40:57|字数:6168字

“朕确有这个意思,但尚未最终决定,一切尚无定论。”

三人心中皆是一震。

尽管昨晚已觉此事几成定局,此刻亲耳听朱棣说出,仍不免心神动摇。

那原已定下的太孙之位,竟真要易主了。

杨士奇等人跪地叩首。

“陛下,皇孙朱瞻基自幼在您身边长大,您也亲授他为君之道。”

“皇孙勤勉刻苦,您亦亲眼所见。

读书写字,骑射武艺,六艺无一不精。”

“若真将太孙之位传给永乐郡主,教皇孙如何自处?”

杨士奇言辞恳切,欲在册封大典之前,再劝朱棣一回。

以免朱棣又如昨夜一般,做出越矩之事。

永乐郡主已得太多荣宠,再多,恐生变数。

朱棣默然。

朱瞻基确实是个好孩子。

虽前些日子犯了些过错,惹了些 ** 。

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朱棣心中的位置。

谁家孩子能永不犯错?

朱瞻基文才武略,在朱棣与朱高炽多年悉心栽培之下,确有所成。

然而仅凭如此,尚不足保大明万世永昌。

莫说朱瞻基,即便朱棣自己,也未必能做到。

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开启华夏大一统之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以功绩超越三皇五帝自居,自封为始皇帝。

时至今日,后世君主仍将他视为典范,尊为千古一帝。

然而与朱棣心中“一统万国、世界共主”

的抱负相比,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倒像是孩童嬉戏。

这是一项宏大的事业,朱棣必须为它寻找合适的掌舵人。

朱瞻基不行,朱高炽不行,朱高煦、朱高燧也不行。

连朱高煌也不行,他性情太过随意,随时可能半途而废。

只有曌儿具备这样的潜质,但仍需朱棣耐心引导与栽培。

这是一个帝王的雄心。

与臣子们所想的国泰民安、偏安一隅不同,

帝王更常思索的是开疆拓土。

尤其对朱棣而言,他需要这样一份功绩,来圆满他的人生。

朱元璋确实留下遗诏传位于他,但外人并不知晓。

他登基十二年,至今仍有人骂他是窃国贼。

他不愿解释,也不屑解释,他要用自己的功绩,让那些人哑口无言。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都是治世之才。

可惜臣子终究无法站在帝王的角度思考问题,视野终究有限。

朱棣从椅上起身,走到三人面前。

“三位杨大人皆为我大明栋梁,为朝廷殚精竭虑。

能顶着燕王的压力前来劝谏,实属难得。”

“不过太孙一事尚未定论,大明也非朕一人说了算。

太孙之位,不看嫡长,只看才能。”

“当然,曌儿的神异之处远非瞻基可比,比试就定在治国之道上,谁更有能力,谁就是太孙。”

朱棣最终还是给了三人一个台阶。

三杨闻言皆面露喜色。

只要朱棣不独断专行,朱瞻基就还有希望。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希望背后,或许藏着更深的绝望——比试之后,他们可能连一个推举朱瞻基上位的理由都找不出。

“讨伐兀良哈一事,你们与兵部、户部商议得如何?”

这才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兀良哈强占大宁府,无疑是在打大明的脸。

若不采取行动,只怕外人会嘲笑大明软弱。

杨士奇回禀:“陛下,此事我们与兵部尚书方宾、户部尚书夏原吉已有初步方案,待今日册封大典结束后,再与群臣共议。”

朱棣点了点头。

对杨士奇三人,他仍是放心的。

“好,你们去通知百官,准备参加册封大典吧。”

——————————————

第二更到了,明天就是七月一号,各位大佬的月票都会刷新。

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吧,嘿嘿。

另外,曌儿的形象图已经有了眉目,画师那边草图已定,正式绘制已经开始,预计两天后就能完成。

章节里只能放低分辨率的图,到时候我会直接做成封面。

晚上还会有  册封大典的时间定在辰时。

场地依旧是昨日万国大典所用的地方。

不过昨天是宴会形式,今日则转为庄重严肃的典礼。

许多用于娱乐的乐器已被撤走。

昨晚铺地的红毯因沾染血迹,视为不吉。

今日已换上全新的一条。

红毯两侧,每边各摆放九九八十一支一丈长的巨大号角,以及大红色牛皮鼓。

仅是一眼望去,便觉气势恢宏,威严凛凛。

文武百官、各国使臣以及藩王们,已在会场外等候。

今日那些商贾并无资格入场。

唯一例外的是汪曼青父女,他们受燕王之邀,前来参加永乐郡主的册封大典。

岷王朱楩昨晚回去后,得知汪曼青父女竟与燕王走得近,懊悔不已,简直像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本来不想得罪纪纲,结果却惹上了燕王,这可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的武力无敌》,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第10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第107章并对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