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领着孙若微专挑小巷穿行。
虽然计划出现了不少偏差,但他事先准备的许多安排依然派上了用场。
比如,那条从昭狱直通某处院落的隐秘路线。
朱瞻基熟练地带着孙若微穿过一条又一条街巷,身后不时传来锦衣卫的怒喝。
所幸此时天已微明,应天城内行人渐多,无形中阻滞了锦衣卫的追踪。
两人有惊无险地回到院落。
朱瞻基迅速将孙愚放到床上,解开他的衣衫。
只见他小腹处有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暗红色的鲜血正不断从伤口涌出。
隐约可见其中缓缓蠕动的肠体。
根据朱瞻基的观察,这处创口显然并非由锋利刀具所致。
实在难以想象孙愚是如何在空无一物的囚室中,给自己造成如此严重的创伤。
所幸服下伤药后,孙愚伤处的出血已渐渐止住。
他的呼吸也恢复了平稳力道。
朱瞻基取来一只医箱。
启盖后。
箱内整齐摆放着各类药品、洁净布料与缝合用具。
朱瞻基转向孙若微。
可懂得伤口缝合之术?
孙若微轻轻颔首。
于他们这般身份的人而言,负伤实属家常便饭。
既不能随意寻医问药。
自幼便习得了独自处理伤处的本领。
朱瞻基将整套器具推至她面前。
你且为他好生处理,锦衣卫尚在外巡缉,我须得去引开他们。
虽这般说辞,实是因局势生变,他必须向四叔禀报最新进展。
他隐隐感到事态已逐渐脱离掌控。
孙若微迟疑片刻,轻声嘱咐:万事当心。
朱瞻基闻言微怔,唇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赵王府邸。
赵王朱高燧正与王妃共进早膳。
王妃执起朱高燧用毕的瓷碗,为他添满热粥。
轻置其前。
语带嗔意:
王爷近日为何总是黎明即出,深夜方归?
若非每日归来时周身带着浓重血腥气。
她几乎要疑心王爷在外另筑香巢。
朱高燧捧起粥碗啜饮一口。
老四擒获的建文逆党现囚于昭狱,需得亲自坐镇。
王妃虽知朱高煌之事事关重大。
但身为内眷,终究更牵挂家宅安宁。
可长此以往终究不是办法,您已不复年少。
朱家儿郎皆曾为江山社稷浴血奋战。
除却镇守北平的太子与朱高煌。
其余三人谁不是满身旧创。
年少时体魄强健尚不觉如何。
待年岁渐长岂能不显颓态?
朱高燧朗声大笑,执巾拭唇。
轻抚王妃面颊。
“我的身子骨我自己明白,等处理完老四这桩事,我就能安心了。”
赵王妃沉默不语,知道多说无益。
朱高燧正准备动身前往昭狱,一名锦衣卫慌慌张张地跑来,扑通一声跪倒在他面前。
“王爷,不好了!太孙在锦衣卫昭狱里强行劫走了一名建文逆党!”
“什么?!”
朱高燧一把揪住这名锦衣卫的衣领,将他整个人提了起来。
“你再说一遍!出了什么事!”
锦衣卫只得战战兢兢地重复禀报。
朱高燧双目骤然赤红,甩手将锦衣卫掼到一旁,疾步冲出屋外。
这些时 ** 夙兴夜寐,比伺候父皇朱棣时还要尽心竭力,图的是什么?不就是确保这批建文逆党万无一失,事后能从老四手里分得好处?如今朱瞻基这厮竟敢强闯昭狱劫人,不仅是当面扇他耳光,更是断他财路。
这次定要让那狼崽子尝尝教训!
话说朱瞻基刚离开院落不久,便撞见一名锦衣卫。
“快来人!太孙在此!”
这声呼喊立时引来数名锦衣卫。
朱瞻基倨傲地朝他们比出倒竖拇指的手势,头也不回地朝反方向奔去。
眼见朱瞻基即将消失在视线里,锦衣卫情急之下朝天鸣铳示警,众人继续紧追不舍。
尚在途中的朱高燧听见火铳声响,当即屏退随行侍卫,蟒袍下摆一掀纵身跃起,踏着连绵屋脊疾追而去。
朱瞻基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速度,引着追兵往城西方向奔袭。
估摸着时机已至,他倏地停步转身,在窄巷中被追来的锦衣卫合围。
众人气喘吁吁地拱卫着他,为首的校尉抱拳道:“太...太孙殿下,请随卑职等面见王爷,此事需得给王爷个交代。”
朱瞻基神态自若,奔行许久,气息依旧平稳如初。
他目光扫过一众锦衣卫,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有没有这个本事,就要看各位的本事了。”
锦衣卫们相互交换了个眼神,心知此事已非言语能够解决。
领头的百户将佩刀收入鞘中,向朱瞻基抱拳行礼:“太孙殿下,多有冒犯,还望恕罪。”
语毕,他率先冲上前去。
太孙毕竟是天家血脉,即便有错在先,也容不得他们随意动手。
若是持刀相向,不慎伤及太孙分毫,届时即便有理也说不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