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宇慷慨激昂的话语感染了每一位士兵,他们热血沸腾,士气大振。
蒙宇的承诺使他们不再担忧后事,即便战死沙场,家人也能得到妥善照顾。
而且,听了蒙宇的话,他们深信自己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内心充满自豪。
蒙宇激昂的演讲结束后,阵亡士兵的 ** 也已火化完毕,蒙宇下令将他们安葬在一处,并修建了坟墓。
至于韩国士兵的 ** ,蒙宇也命人火化,但并未为他们建墓。
秦国大军在阳翟城休整一日。
次日,蒙宇率军直奔新郑城。
抵达新郑城外,蒙宇下令大军在城外驻扎。
随后,蒙宇派人向新郑城送去战书,大意是给韩王两天时间,开城投降,否则秦军将发动进攻。
蒙宇清楚韩王不会轻易投降,但他仍然送去战书,以示先礼后兵,给韩王一个投降的机会,至于韩王是否把握,就看他自己的决定。
此外,蒙宇给韩王两天期限,一是让他有考虑的时间,二是秦军也能借此休整。
对于蒙宇的战书,韩王安高度重视,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在朝堂商议。
韩国王宫大殿上,韩王安坐在王座上,满面愁容地问道:“秦军要寡人投降,诸位爱卿认为,寡人该不该投降?”
实际上,秦军兵临城下之时,韩王安已经慌了神,心中早有投降的念头。
此刻他召集众臣,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大殿上,大将军姬无夜、血衣侯白亦非、四公子韩宇、丞相张开地等人都在场。
就连姬无夜的儿子姬一虎也在殿上。
姬一虎是韩国禁卫军的少主,因父亲的关系,在韩国声威显赫,权势极大。
“大王不可投降,大王是韩国国君,若投降,韩国就亡了。”
姬无夜开口说道。
“没错,大王切不可投降。”
白亦非附和道。
“我也不赞同投降。”
韩宇说道。
大殿之上,姬无夜、白亦非、韩宇等人皆反对降秦,然而,以韩国相国张开地为首的一众臣子却力主求和。
张开地拱手向韩王进言:“大王,臣以为降秦方为上策。
秦国大军压境,即便坚守,新郑终将被攻陷,韩国亦难逃覆灭。
若大王此时归降,不仅新郑百姓可免于战火涂炭,大王也将因保全一城生灵而功德无量,受万民感念。
此外,秦王或会念在大王主动归顺的份上,宽恕大王的性命。
倘若执意抵抗,待城破之日,大王恐怕性命难保。”
他坦言劝降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不忍见新郑百姓遭受兵灾。
既然韩国覆灭已成定局,不如开城纳降,免去一场血腥厮杀。
此言一出,殿内多位文臣纷纷附议。
韩王安听罢暗自颔首,这番话确实说中了他的心事。
此时,姬无夜厉声质问:“张相国屡次劝降,莫非已暗中投靠秦国,成了秦人的内应?”
张开地镇定回应:“姬将军休要污蔑,本相只是据实分析利弊,最终决断仍在大王。”
韩王安随即询问众臣:“若与秦国开战,我军胜算几何?”
白亦非慨然应道:“新郑尚有十五万守军,秦军不过十万。
臣愿率麾下十万将士与秦军决一死战!”
姬无夜紧随其后:“臣亦愿领五万禁卫军出战!”
张开地却摇头道:“虽我军数量占优,但面对秦国虎狼之师,胜算依然渺茫。”
姬无夜再度发难:“张相国再三鼓吹投降,究竟是何居心?”
“本相只是客观分析局势。”
“依我看,你不是怯战畏死,就是早已暗中投靠秦国!”
“姬将军若指控本相通敌,还请拿出真凭实据。”
“你说我贪生怕死,若是大王决意开战,我必将身先士卒,纵使马革裹尸,也绝不退缩。”
张开地高声回应。
“够了,不必再争,寡人已做决断。”
韩王安自王座起身,面向满朝文武,朗声宣告:“两日后,开启城门,投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谁都不曾料到,韩王竟真会选择不战而降。
韩国将亡——这个念头如寒冰刺入众人心中。
一旦投降,韩国便不复存在。
可君命已决,无人能够动摇。
只剩下两日。
两日后,韩国将正式走向终结。
姬无夜与白亦非相视无言,心中满是沉郁。
身为武将,败已是辱,不战而降更是莫大耻辱。
尽管他们曾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但在抗秦一事上,他们的立场比韩王更加坚定。
“我反对!”
一道清冽的女声自殿外传来,群臣愕然——何人如此大胆,竟敢违抗王命?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红衣女子缓步走入大殿。
她身披战甲,墨发如瀑,年约二十,容颜冷艳,风华绝代。
“此女何人?”
殿上大臣面面相觑,无人识得此人,更不解她如何能闯入王宫大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