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袁秋的赞同,袁熙更有信心了。
他随即说了自己的打算。
除了将一部分愿意臣服的乌桓人迁到塞内,分配土地,成为编户齐民之外,他还打算建立学校,对这些迁入塞内的乌桓人进行教化,让他们知道忠孝仁义。
至于留在塞外的乌桓人,就不可能全部教化了,只选一些部落首领的子弟到蓟县读书,同时充当人质。
这么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将乌桓人一分为二,区别对待,效果更明显。
入塞定居的人得到了稳定的生活,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留在塞外的人保留了自由,也不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只是要独自面对艰难的环境。在实力被削弱之后,他们不仅要面对鲜卑人的进攻,还要防备入塞定居的族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除了臣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对于袁熙来说,将乌桓人中愿意臣服的人挑了出来,就有了相对固定的兵源,以后有什么战事,也不需要再求着塞外的乌桓人出兵相助。
就算征召,也就是一些作为辅助的轻骑兵,主力还是自己信得过,能够掌握的力量。
听说自己的儿子有机会得到大儒孔融的教导,袁秋更加支持袁熙的方案,主动请求出面,劝说楼班及部落中的几个千夫长送子弟去蓟县,并且配合袁熙的计划,将一部分人迁到塞内定居。
袁熙对袁秋的表现很满意,这才是袁氏女应有的样子。
袁熙随即嘱咐郭嘉拟定一个草案,发给荀彧、田畴等人商议,尽快拟定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然后报大将军批示。
这么重大的事,显然不是他一个人想定就能定的,更不是说办就能办的。
至少要划定哪些土地可以安置乌桓人,又能安置多少人。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稍有差池,就会引起本地人的反对。
当年曹操在兖州屯田,激怒了兖州人,最后导致张邈、陈宫引吕布入兖州,就是摆在眼前的教训。袁熙听郭嘉说了原委之后,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请示之前,他一定要取得鲜于辅、田豫等人的支持,才能上报。
当务之急,却是要解决斩杀苏仆延之后可能引起的动乱。
袁熙对袁秋说,蹋顿的行为,我很不满意,但是看在你的份上,我可以不杀他,前提是他要听话,别再有什么小心思。
当前一个任务,就是配合我的安排,安抚好苏仆延的部下。
袁秋答应了,表示会好好劝蹋顿。
——
蹋顿很委顿,盘腿枯坐在屋里,两眼无神。
听到脚步声,他转过头来,看着推门而入的袁秋,愣了片刻,才缓缓站起。
“夫人。”
袁秋上下打量了他两眼,又心疼又气恼。和蹋顿生活了几年,她太清楚蹋顿是什么样的人了,第一次看到蹋顿如此无精打采。
即使是被难楼等人联手逼迫让出单于之位时,蹋顿也没有这么沮丧。
“没想到你会俯首称臣。”袁秋找了个稍微干净些的地方坐下,眉头微皱。
这里的条件太简陋了,这是直接将蹋顿当作囚犯了?
“天意如此,我又能怎么办?”蹋顿苦笑。“你看看外面有多少精锐,就连关公那样的勇士都不止一个。我但凡不识趣,不仅你我会死在这儿,整个柳城都会被血洗,我们的部众也会像苏仆延的部众一样,遭到汉人的屠戮。”
袁秋不想再打击蹋顿。“使君不想杀你,但你不能再有异心。”
蹋顿无奈的笑了两声。“夫人,我何曾有什么异心,我本来就是异族啊。不管我们乌桓人怎么为汉人卖命,始终都是异族,他不会相信我们的。”
“你想成为汉人吗?”
蹋顿一愣。“什么?”
“我说,你想成为汉人吗?”
蹋顿盯着袁秋,半晌才道:“我能成为汉人吗?”
袁秋点点头,将袁熙的计划大致说了一下,随后问道:“你是想迁到塞内定居,成为汉人,还是想留在塞外,继续做乌桓人?”
蹋顿转头看着外面,沉默了半天,才一声叹息。“夫人,这是那个郭军师的计策吗?”
袁秋不说话,不承认,也不否认。
事实上,虽然方案是从袁熙嘴里说出来的,她却和蹋顿一样,认为这是郭嘉献的计。
原因很简单,袁熙不像是想出这种办法的人,只有郭嘉那样的谋士才有可能。
“汝颍的人才真是可怕。”蹋顿收回目光,无力的低下了头。“这不就是釜底抽薪么,有几个乌桓人能抵抗入塞定居的诱惑?”
“你呢?”袁秋盯着蹋顿,神情有些紧张。
蹋顿抬起头,迎着袁秋的目光。“你和孩子入塞吧,我留在草原上,为使君统兵,防备鲜卑。”他笑了笑,又道:“我已经人到中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汉人了。孩子还小,还来得及。他们身上又有袁氏的血,使君会信任他们,超过信任我。”
袁秋的眼神渐渐缓和下来,点了点头,转身走了出去,厉声喝道:“刘府君何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