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笨鸟乌龟与蜗牛

作品: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作者:焚丹谷内谷的小祖|分类:历史|更新:2025-11-10 06:07:47|字数:7192字

“李娘子种田?”

“你去崇文院看书?”

赵佶与金员外相对而坐,大眼瞪小眼。

“咋了?”

金小山伸手拿起一块腰牌。

这是进入崇文院的通行证。

他大中午跑过来,就是来要这个的。

崇文院是国家图书馆。

进入条件是进士出身或者皇帝特批。

金老爷不知道这些。

但他知道要个腰牌肯定省事儿。

“你不像个读书人,李娘子也不像种地的人。”

赵佶使劲儿委婉。

你五大三粗的,一看就是种地滴!

李清照腹有诗书气自华,隔老远看着就是读书人。

你们是不是弄错了?

“哼,我看过的书比你踢过的球都多!”

金老爷懒得和他扯皮,拿着腰牌直接告辞。

赵佶风中凌乱。

“我就算一天踢坏一个球,才能踢坏多少球?你还骄傲上了?”

出了桑家瓦子,不紧不慢的向着崇文院溜达。

桑家瓦子贴着皇城东南角,崇文院在皇城北门内,距离不近,有半个汴京城的距离。

按照金家人的体力来说,这点儿距离不算什么,不过,路过潘楼的时候,他还是顺手打了个马车出租。

马车直接进了皇城。

连检查都没怎么检查。

“你这么牛逼?”

金老爷惊奇的看着马夫。

皇城啊!

说进就进,也不胆怵。

“金老爷说笑了,官家时常从酒楼点些酒食,送的次数多了,也就这样了。”

马夫习以为常。

这皇城内,官家会点外卖、大臣会点外卖、后宫妃嫔会点外卖,他来的老频繁了。

“你比我牛逼,我第一次来……”

金老爷感叹的下了马车,扭头在崇文院门口看到一个熟人。

蓝色的窄袖长衫,若隐若现的灵纹,波涛汹涌峰峦叠起的胸肌,呆萌的包子脸,这不是小酒盅吗?

“见过老爷!”

酒盅两眼放光的对着金老爷就是一礼。

外人都叫金老爷。

就她叫老爷。

小心思昭然若揭。

“你在这儿干吗?怎么不进去?”

金小山看着小姑娘发达的胸肌,有些羡慕。

没脑子就是好呀。

在败家娘们儿手下,饥一顿饱一顿的,也能长这么大。

“我在想一个问题,”酒盅认真的盯着金小山,问道:“老爷,您说今年前半年,哪天是好日子?”

“五月一呀!”

前半年五一,后半年十一。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日子?

扔下激动的小酒盅,金小山抬脚进了崇文院。

日常攀谈而已。

酒盅在,清照自然也在。

不去种地,也不翻译变身术,来看道藏?

我的翻译就是不务正业,这可怎么办?

崇文馆很大。

这不是十几间房屋,而是一大片的建筑群。

崇文馆既是图书馆,也是培养官员的场所,负责编写修订的人很多。

人们看到金小山身上那华丽的魔化灵纹布袍,都是下意识的行礼,然后退避三舍。

金小山也没去找李清照,而是抓住一个中年人问话。

“你这武功不错,看书学会的?”

“你叫黄裳?”

“强身健体,挺好!”

“知道道德经在哪个屋放着吗?”

这就是金小山辨别道藏真假的方法。

黄裳是《九阴真经》的创造者,他的武学知识全都来自道藏。

这就相当于拿着修仙功法,学会了一套绝世武功,也相当于,拿着满分一万的试卷考了六十分。

金老爷没纠结这种事情。

毕竟,高开低走,他也常常这样。

咳,两个人智商差不多。

他对黄裳没意思。

他就是通过有黄裳这么一个人,来确认道藏确实有用。

当然,他确认的方法不止这一个。

《道德经》他还是知道开头几句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后面不知道了。

不过,知道这一句就足够了。

道可道,非常道,这其中的“常”字最初可不是“常”字,而是“恒”字。

汉朝时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就把道德经中的“恒”字都改成了“常”。

这种事情,很常见。

最早的时候,没有“国”,为了避讳刘邦的“邦”字,于是就有了“国”。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是最初的道德经。

这事儿,他恰好知道。

所以,只需要看道德经的第一句,他就能有个大致的判断。

“大人这边请。”

黄裳带路。

金小山随行。

穿屋走巷,直奔密阁。

待进得密阁,李清照纤细的身姿跃然入目,儒雅的气质与古色古香的书架浑然一体,书卷、墨香、伊人、体香,闻之神安。

金小山愣了愣神,没有打扰。

安静的李清照可是难得一见。

李清照很专注。

如金小山一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方便以后阅读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第99章 笨鸟乌龟与蜗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第99章 笨鸟乌龟与蜗牛并对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