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曹操既惊叹又思索道:“袁术三路大军溃败,孙策又反叛,如今我军兵围下邳。袁术虽有十万之众,但若强行急行军回寿春,能抵达者不过三万!”
“百里趋利,必蹶上将;五十里趋利,军半至。”
一旦倍道而行,必弃辎重、老弱,仅率精锐轻装疾进。
在座众人,即便是曹仁,也深谙此理!
曹仁目光一闪,有意在曹操面前展现所学:“主公,末将有一计,定可生擒袁术!”
曹操并未斥责,反而笑问:“子孝研 多时,不妨说说你的计策?”
曹仁昂首挺胸,余光却不时瞥向手中竹简:“兵法云:‘先据战地以待敌者逸,后至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守者常逸,攻者常劳。可效孙膑杀庞涓之策,以逸待劳,必擒袁术!”
曹操大笑:“子孝知兵了,这两年苦学终有所成。”
虽看出曹仁偷瞄竹简,曹操并未点破。
能依书简献策,亦是进步!
曹仁兴致高昂:“主公,请拨我五千兵马,末将定将袁术生擒!”
曹操正欲拒绝,李牧却开口道:“明公,曹将军既有此心,不妨让他一试。”
曹仁见李牧支持,更加振奋:“主公,交给我吧!军师常言‘知行合一’,若只知兵法而不践行,岂非纸上谈兵?这半月随军师研习,末将已仔细揣摩袁术军势,此战必胜!”
“这……”曹操略作迟疑,终是点头:“好,便交由你去办。”
曹仁大喜:“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
望着曹仁离去的背影,曹操仍有些忧虑:“显谋,子孝虽 两年,却从未独当一面。袁术急行军而来,麾下必是精锐。子孝虽以逸待劳,但兵少将寡,又是初次用计,我实在难以安心。”
李牧轻摇折扇:主公若是不放心,可在曹仁后方设下埋伏,以逸待劳,不影响大局。权当给将士们演练兵法。
演练兵法?曹操抚掌大笑:袁公路若知晓我拿他当练兵对象,怕是要气昏过去!公达,你来安排部署,让子孝有机会实践所学。
荀攸领命,暗自惊叹于李牧的深谋远虑。
这分明是要为明公栽培智勇双全的将领啊!
军师本是为将领出谋划策,弥补武将谋略不足。多数武将只知冲锋陷阵,鲜少钻研兵法韬略。
正因如此,即便熟读兵法的夏侯惇,也会在博望坡中诸葛亮火攻之计。
兵法之道,贵在知行合一。若武将既能通晓兵法,又能灵活运用,便能如郝昭守陈仓,以寡敌众令诸葛亮无功而返。
反之,军师虽精通韬略,却缺乏实战经验,同样难以做到知行合一。计策受挫时,军师往往束手无策,而武将却能绝地反击。
这正是智将的珍贵之处!如后期姜维般文武全才。
李牧在许都军师学院的构想,正是要让军师亲历战阵,培养真正的智将,而非纸上谈兵之辈。
荀攸很快完成了战略部署。李牧并未插手,毕竟此战由荀攸担任军师,且谋划战术本就劳心费神。
......
小沛境内。
接到撤军令的桥蕤却未能及时回师寿春。并非他抗命不遵,而是被刘备死死缠住!
吕布杀害陈珪满门,陈登悲愤交加,誓要向吕布讨还血债。
刘备率军攻打小沛,张辽自知不敌,迅速撤出城池。
张辽的撤离让桥蕤陷入困境。
刘备未曾多想,果断袭击了桥蕤的营寨。
恰在此时,张辽率军前来支援桥蕤。
刘备见状,误以为张辽与桥蕤早有勾结。
桥蕤心中愤懑不已。
若不应战,刘备紧追不舍;若迎战,袁术已撤兵。
对于张辽的祸水东引之计,桥蕤恨不得将其痛打一顿。
被擒一次已是耻辱,如今又被算计,桥蕤怒火中烧。
盛怒之下,桥蕤与刘备展开激战。
双方缠斗数日,刘备也渐感焦躁。
本想速战速决对付吕布,却在小沛与桥蕤纠缠不休。不久,臧霸、高顺、吕布相继率兵赶到。
桥蕤见张辽引徐州兵至小沛,连夜弃营而逃。
他无心恋战,只盼速回寿春。
妻女尚在寿春,城破之日,后果不堪设想。
吕布,杀我全家,此仇不共戴天!陈登阵前怒斥吕布。
吕布不慌不忙,笑道:陈元龙,你错怪本侯了。我只杀了你父陈珪,你夫人我可好生照料着呢!
此言一出,陈登气血上涌。
吕布觊觎陈登夫人已久,这番话令陈登心如刀绞。
但吕布毫不在意,对待叛徒,未杀其妻已是仁至义尽。
乱世之中,成王败寇,若吕布落败,妻女亦难逃厄运。
元龙,不必多言,战场上见真章!刘备急忙劝慰。
计划生变,刘备已无退路,唯有一战定生死。
二弟、三弟,吕布非一人可敌!刘备挥剑下令,关羽、张飞同时出击。
吕布冷笑:当本侯无人可用?
高顺,你留守督军!
张辽、臧霸、宋宪、侯成、曹性、郝萌、魏续、成廉,关羽、张飞武艺高强,四人围攻一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