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震惊不已:“你们仅两千兵马,半月间转战三地,连破六万敌军?”
荀攸亦面露讶色,望向二人。
曹仁正要引经据典,被曹操打断:“少卖关子,速速道来!”
曹仁连忙正色道:“军师察得桥蕤军心涣散,便密令张辽率敢战士设伏,这才大获全胜。”
“我依照军师的安排,趁桥蕤安营扎寨时施展疲敌之策,诱使他分兵设营。桥蕤果然中计,将主力分为四营布防在前,自己仅带两千亲兵驻守后方。”
“拂晓时分,休整完毕的张辽率领八百精锐突袭桥蕤大营,一举擒获桥蕤。”
曹操惊讶道:“张辽竟有如此勇武?”
虽然李牧曾向曹操提议以恩义招揽张辽,但曹操只将他视作与于禁、李典、乐进相当的将领,并未特别关注其武勇。
张辽的战绩本就不多,何况在吕布麾下,其锋芒难免被掩盖。
曹操不甚在意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张辽之勇,实可与关羽比肩。
他尤其擅长冲锋陷阵,逍遥津一战威震敌胆,万军之中斩杀踏顿,就连关羽斩颜良时也是张辽为其掠阵。在《火凤燎原》中,他更被称作小吕布。
“这等猛将屈居吕布帐下,实在可惜!”曹操的惜才之心再度燃起。
虽说生擒桥蕤多赖李牧妙计,但若无张辽的勇武,此计也难以成功。
“显谋,公达,可有良策为我招揽张辽?”
曹操不再询问战况,直接问起招揽之事。
荀攸并未作答,而是看向李牧:“显谋仅凭一封密信就能让张辽甘冒奇险,想必自有办法。”
曹操顿时会意。
张辽虽属吕布麾下,李牧却能以密信令其率八百死士突袭桥蕤大营,这层关系令人称奇。
但曹操对李牧毫无猜疑,唯有欣喜:“显谋,可否让张辽来许都效力?”
李牧微微摇头:“明公,张辽重情重义。吕布待他不薄,短期内难以招揽。”
虽然得到否定答复,曹操反而更加欣赏张辽。
对吕布尚且如此忠义,若能招至麾下,曹操自信定能比吕布更善用此人!
“如此义士,我当以诚相待。”
曹操转而询问曹仁:“子孝,桥蕤现在何处?”
“军师已将他释放。”曹仁说完便闭口不言,满脸写着“快问我缘由”。
“再卖关子,就调你去管粮草。”曹操扬了扬马鞭。
曹仁立刻苦着脸:“主公让我管后勤,未免大材小用。”
见曹操真要挥鞭,曹仁赶紧赔笑:“主公息怒!”
“军师说,擒桥蕤是为让他明白,他那两万大军在军师眼中不过草芥;放桥蕤,则是念及桥太尉生前为国尽忠,给其后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军师对桥蕤说的是一套,实则另有谋划——暗中调张辽的兵马离开小沛,直奔东海郡。”
“军师还给琅琊的臧霸送了密信,内容无人知晓,但臧霸在东海郡与黄漪交战,张辽突袭斩了黄漪。”
“随后我军夜袭彭城,合围张勋。”
“那张勋狂妄至极,连斥候都不派!我军逼近十里竟无一人察觉。”
“可惜吕布虽至彭城,张勋却狡猾,早早逃了。”
“击溃张勋后,军师料定袁术必退,我等便直扑寿春。”
“……”
曹仁不敢再夸耀,将这半月战况细细禀报曹操。
虽细节不详,但曹操已拼凑出李牧的全盘布局——曹仁虽仅两千兵,李牧却调集了张辽、臧霸、吕布各部,总兵力逾万。
这一万精兵在李牧手中,远非袁术六万杂兵可比。更何况李牧分而击之,逐个击破。
但曹操深知,此等战术唯李牧能用,亦唯李牧敢用!
每一步皆需精准算计:张辽之勇、臧霸之择、袁兵战力、桥蕤张勋黄漪之应对,乃至行军速度、粮草补给、情报传递……
正如李牧告诫曹仁:“莫要效仿。”
李牧能算尽全局,旁人却连桥蕤麾下多少可战之兵都理不清。
昔年刘邦问韩信诸将能统多少兵,韩信言樊哙等人不过一两万之才,而自诩“多多益善”。盖因韩信眼中,诸将算力不足,超限则连兵种配比、后勤调度皆成乱麻,遑论布阵杀敌。
李牧亦然。
算己,算敌,唯有洞悉全局,方能使战术无懈可击。稍错一环——譬如张辽密信泄露至桥蕤耳中——满盘皆输。
学李牧者生,似李牧者死。
荀攸目光微动。
荀攸在脑海中推演李牧的战术布局,不禁暗暗惊叹。
此刻,他终于明白叔父荀彧为何对李牧的评价如此之高!
李牧此前的对手虽不算强,但一个人的才能并非仅凭战绩衡量。
正如荀彧被赞为“王佐之才”,并非因他已有政绩,而是因他具备辅佐明主的才能,才得以替曹操坐镇后方。
“明公得此奇才,何愁汉室不兴?”荀攸虽寡言少语,内心却始终忠于汉室。
当年谋划刺杀董卓的荀公达,投奔曹操不仅因其个人魅力,更因曹操志在匡扶汉室!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