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欲保吕布不被群狼所伤,需有陈群这般谋士筹谋良策。”
郭嘉略作迟疑:“显谋难道不惧养虎为患?”
李牧淡然一笑:“奉孝兄,此事我与你见解相异。”
“养虎需使其饱食,若饥则噬主。”
“昔年丁原、董卓皆视吕布为猛虎,赐其厚禄,然一旦供养不足,反遭其害。”
“而我待吕布,如驯鹰隼,狐兔未尽,不可令其饱食,饱则远遁。”
“在我眼中,徐扬群雄乃至天下诸侯,不过狐兔尔。”
“淮南袁术、江东孙策、冀州袁绍、荆襄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青州刘备,乃至塞外乌桓鲜卑、西羌南蛮,皆为吕布备下的猎物。”
“陈群明大势,吕布知利害。猎物未绝,岂会反噬主人?”
“我这驯鹰人只需为吕布创造猎杀之机。”
“猎物尚存,吕布亦不必忧鸟尽弓藏。”
“时势使然,吕布可为袁术,可效王莽,可比韩信,亦可位列云台。其结局,全在明公一念之间。”
郭嘉心中震动。
丁原董卓养虎为患,李牧却以猎鹰驯之。
原以为李牧仅欲借吕布剪除徐扬群狼,再除猛虎。
未料其谋不止于此,竟要让吕布如鹰隼般追猎袁绍、刘备、刘表,乃至四方胡虏。
这岂是要养诸侯?分明是要铸就大汉鹰犬!
郭嘉本想质疑此计过于理想。
然细思之下,却觉不无道理。
秦末诸侯并起,因暴秦已亡。
而今汉室未颓, 渐强盛。
如此大势之下,吕布称王称霸之机愈渺,而作为汉室鹰犬立功之途愈广。
是舍弃眼前的荣华富贵与云台封侯之誉,还是效仿袁术窃玺称帝,学王莽篡汉立新,亦或如韩信般功败垂成,结局便难以预料了。
显谋竟已料算到吕布的未来,直至明公平定天下之时?
当真令人心惊的谋划!
郭嘉暗自震撼。
想来天下智者,能识破吕布不过是李牧豢养的一只猛虎,用以助曹操吞并群狼,牵制袁术的,已是寥寥。
正如青州刘备,亦是用以制衡袁绍的棋子。
但恐怕无人能想到,吕布的命运早已被李牧安排得明明白白。
智者谋全局。
吕布不通大势,便为他配一位谋全局之人。
这正是陈群存在的意义!
青州的刘备,显谋兄也打算当作猎鹰驯养吗?郭嘉目光炽热。
李牧微微摇头,眼中含笑:刘备与吕布不同,善聚人心,能驭英才,若任其壮大,恐难掌控。
故而,为明公大业计,刘备只能为狐兔,不可为猎鹰。
郭嘉陷入沉思。
许久。
这浪子的眼中燃起兴奋的光芒:精妙绝伦的布局!
显谋兄,昔日我与文若谈及你时,他曾言道:兖州之变前,他评你为两军阵前,决胜无双
兖州之变后,他又添一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谋略之深远,天下无人能及。执子弈天,笑尽英雄!
我本有些不服,今日一见,方知文若所言非虚。
嘉,拜服!
郭嘉起身郑重一礼。
李牧轻摇羽扇:不料荀尚书如此高看,倒叫我受宠若惊了。
郭嘉恢复往日戏谑神色:只是显谋兄这谋士三诫的作风,让文若颇有微词。今日我去见他时,他还抱怨说相识四载,你始终称他荀司马、荀尚书,连一声都不肯唤,太过生分。
这般看来,我倒是比文若强些,至少显谋兄如今唤我奉孝,而非郭书佐。
李牧笑道:世间最难偿还的便是人情债。若与荀尚书过于亲近,许多事便不好推辞了。
郭嘉挑眉:那显谋兄的意思是,我的事就容易推脱了?
李牧合拢折扇,淡然道:奉孝兄悟性甚佳,你的事,可以推脱。
郭嘉仰身而笑:果然,想请动显谋兄出手,比让我戒了勾栏听曲还难!
待郭嘉离去。
李牧于清泉小筑中独自踱步。
袁术窃玺称帝,竟让郭奉孝都按捺不住要出山了。
“若非袁术窃玺称帝,天下英才或许仍在观望时局。”
“而今形势所迫,这些俊杰必须择主而事。”
“是扶持汉室,还是依附袁氏。”
李牧远眺荆州:“如此看来,滞留荆州的荀攸也该启程来许都了。”
“投效明公的贤士虽日渐增多,但天下棋局也愈发错综复杂。”
“昔日不过剿灭黄巾、平定张邈、收服西凉诸将这等小役,如今却是真正的龙争虎斗。”
“淮南袁术,江东孙策,荆州刘表,青州刘备,冀州袁绍....”
“郭奉孝一语点醒,谋士三诫的规矩,也该变一变了。”
恪守三诫让李牧始终超然物外。
先前曹操的对手不过是黑山军、青州黄巾、张邈陈宫之流,大多可独自应对。
唯有棘手之事才需李牧献策。
而今强敌环伺,基业愈大。
与李牧商议的军国要务也日益频繁。
所谓不谋不问,实则是李牧预先备好诸般对策供曹操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