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中国人的正道暖阳

作品: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作者:台汗国的赵六安|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11:31:37|字数:8176字

“大师,”我声音有些发哑,却比刚才清明了许多,“您是说,中国的根,从来都在这些传承里?”

灵觉大师微微颔首,目光望向窗外飘落的雪,眼神里带着几分敬重:“曹君,你可知为何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藏着走向光明的种子。只是有的种子,生在沃土,长得快些;有的种子,经了风霜,发得晚些。日本的文化里,有精致的美学,有严谨的秩序,可这些像浮在水面的莲,少了深扎土里的根——那根,就是你们中国人讲的‘正念’‘正觉’‘正道’。”

他抬手给我续上热茶,蒸汽模糊了他的眉眼,却让他的声音更显通透:“你看日本脱亚入欧时,只学了西方的‘强’,却丢了东方的‘仁’;后来犯了错,又不敢直面,只把历史藏在纸后面——这样的路,走得再快,也是偏的。可中国不一样,你们的文化里,从来都有‘浴火重生’的劲。百年前受了那么重的伤,没有垮,反而把那些痛苦都揉进根里,慢慢养着,等着时机。”

“时机?”我追问。

“对,时机。”灵觉大师的语气里多了几分赞叹,“这世界上的事,从来不是‘快’就好,是‘准’才好。中国等了百年,终于踩在了向上的节点上——你们懂得在发展里守着本心,在强大时带着包容,这就是‘厚德载物’;你们能从历史的教训里爬起来,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就是‘自强不息’。这种底蕴,不是靠几十年的发达就能比的,是靠千年的沉淀,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慢慢攒下来的。”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日本总想着在世界里争个‘快’,却忘了‘稳’;总想着藏起过去,却忘了唯有直面,才能轻装前行。他们的路,看似光鲜,实则越走越窄——因为少了‘正道’的指引,再精致的秩序,也藏着裂痕;再富足的日子,也填不满心里的空。可中国不一样,你们的大度,你们的远略,是把‘正道’刻在骨子里的。就像这雪后的浅草寺,再好看,也只是一方小小的天地;而你们中国,走的是能容下更多人的路,是能带着更多人走向光明的路。”

我低头看着杯里的抹茶,忽然想起雪子说“想种樱花树”,想起沈清禾在电话里说“家里的梅花开了”,想起千鹤川子弹三味线时眼底的落寞——原来我之前的混乱,从来不是因为情感太多,是因为我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我是中国人,我的心里,本就装着“自强不息”的劲,装着“厚德载物”的暖,这些,从来都比眼前的声色更重。

“大师,”我抬眼望他,心里的迷茫散了大半,“我好像懂了。之前总纠结日本过得比中国好,却忘了,我们走的路不一样,要的未来也不一样。中国的强,从来不是为了和谁比,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根,护着自己的人。”

灵觉大师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忽然话锋一转,指尖轻轻点了点桌面:“曹君,若你还想看清这‘根’的不同,不妨看看两国的‘姓氏’。你是中国人,该知道自己的姓从何而来吧?或许是祖上的封地,或许是先人的官职,哪怕过了千百年,翻开族谱,哪一支迁自何处,哪一辈与哪家联姻,脉络都清清楚楚——这哪里是简单的一个符号?是把‘人’的来处、‘家’的联结,刻在血脉里啊。”

他端起茶杯,却没喝,目光里多了几分通透的锐利:“中国人重姓氏,本质是重人伦、重传承。‘姓’是根,‘名’是枝,哪怕走得再远,只要记得姓,就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就像你们常说的‘认祖归宗’,不是封建的执念,是把个体放进千年的脉络里,知道自己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是无数先辈的延续,也是后代的开端——这种对‘人’的珍视,对‘情’的看重,才是人类文化里最宝贵的‘正念’。”

说到这里,他忽然低低笑了一声,那笑声里没有恶意,却带着几分对现实的通透:“可日本呢?女人嫁了人,就得冠夫姓,把自己的‘根’轻轻抹掉;过个几代,子孙后代连曾祖母原本姓什么、来自哪个家族,都记不清了。看似是‘融入’,实则是把‘人’的来处给断了。你们儒家讲‘慎终追远’,日本学了儒家的形,却没学里子——他们的姓氏传承像散在雪地里的碎纸,风一吹就乱了,连自己的根都抓不住,又怎么能懂‘厚德载物’的真意?”

灵觉大师放下茶杯,目光望向禅房外的五重塔,塔尖积着雪,在微光里泛着冷光:“你们中国的儒家文化,能在三教九流里立住‘正位’,不是因为它强势,是因为它把‘人’放在了核心——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说到底,是让人在伦常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传承里找到自己的价值。这种文化,像一棵老槐树,根扎得深,哪怕经了风雨,也能重新发新芽。可日本的文化,更像精心修剪的盆栽,看着精致,却少了自然生长的劲,连最基本的‘人伦脉络’都守不住,又怎么能走得长远?”

我坐在那里,听着灵觉大师的话,忽然想起爷爷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别忘了自己是‘曹’家人”——那时候不懂,此刻才明白,那个“曹”字,藏着的是千年的血脉,是中国人对“人”的尊重,对“家”的坚守,对“传承”的敬畏。这不是日本那些精致的美学、严谨的秩序能比的,因为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正道”,是无论过多少年,都能让中国人在风雨里站稳脚跟的根。

禅房外的雪还在落,可我心里却亮堂得很。我起身向灵觉大师躬身行礼,指尖触到门帘的棉线时,忽然觉得脚步轻了许多——原来我之前的痛苦,从来不是因为看不清别人,是因为忘了自己的根。此刻再想起雪子、沈清禾、千鹤川子,想起东京的雪景、浅草寺的香火,心里的乱麻好像都被理清楚了: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魂在那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承里,这份底色,永远都不会变。

推开门,冷风裹着雪沫子扑过来,却吹得人清醒。我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雪地里的脚印一步比一步稳,沿途的樱花树虽还积着雪,可我好像已经能闻到春天的花香——就像中国的路,此刻虽有风雪,可只要守住自己的根,守住那份“正道”,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暖阳。

喜欢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方便以后阅读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第244章 中国人的正道暖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第244章 中国人的正道暖阳并对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