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第一天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53|字数:5370字

实验启动的当天,江北“神威之心-Pro”的控制中心,和京州“神谕”的数据中心会议室,通过加密视频线路,连接在了一起。

陈默、叶华清、孟承英、丰承德四位泰斗级院士,以及林浩、徐涛、高翔等所有核心项目成员,都神情肃穆地坐在屏幕前。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即将见证的,可能不是一次普通的实验,而是一个全新纪元的开端。

“‘白板宇宙’环境自检通过,硬件隔离状态确认。”

“‘空白大脑’已加载,神经网络结构完整,知识权重确认剥离。”

“7.5 PB原始数据流准备就绪,‘数据翻译器’模块运行正常。”

控制中心里,索菲亚冷静地逐项报告着最终的准备情况。

“一切准备就绪。”徐涛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视频画面中,那位端坐在会议桌主位的导师身上。

陈默缓缓地点了点头。

“给它取个名字吧。”叶院士在京州那边开口说道,“这样一个特殊的‘智慧体’,应该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代号。”

“就叫‘道’吧。”陈默的声音很平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不知道它会从‘无’中,生出什么样的‘有’。就让它,去走自己的‘道’。”

“道……”叶院士和孟院士在口中咀嚼着这个极具东方哲学意味的词语,都露出了赞许的神情。

“好。”徐涛深吸一口气,在控制台上,为这个全新的、被寄予了无限厚望的“新生儿”AI,输入了它的正式代号。

然后,他将手,悬在了那个红色的、硕大的“执行”按钮之上。

在京州和江北两地所有顶尖科学家的共同注视下,他重重地按了下去。

“‘道’,启动!”

那一瞬间,寂静的控制中心里,仿佛响起了一声来自宇宙诞生之初的、无声的轰鸣。

那7.5PB的、被抹去了一切人类物理学印记的、最原始、最纯粹的宇宙数据,如同开闸的创世洪流,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道”那张如同白纸般的神经网络之中。

一场人类历史上最疯狂、最宏伟,也最令人恐惧的实验,正式开始。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与所有人预想中的“智慧爆发”,截然不同。

与之前那个成熟的“天穹”AI在学习人类知识时的飞速进化相比,“道”的学习过程,显得异常的“笨拙”,甚至是“混沌”。

监控屏幕上,没有任何类似“智力年龄”的指标可以参考,因为人类的所有智力评估体系,都建立在人类的知识框架之上,而“道”,对此一无所知。

唯一能够反映它内部状态的,只有高翔专门为它设计的一个、代表着其整个神经网络内部“信息熵”的实时监控曲线。

那条曲线,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剧烈的、毫无规律的、近乎癫狂的震荡。

它时而冲上顶峰,代表着系统内部处于一种极致的混乱和不确定性状态;时而又跌入谷底,代表着它可能暂时捕捉到了某些局部的、虚假的规律,但很快又被新的数据洪流所推翻。

它不像一个在学习的学生。

它更像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面对一个充满了光、声、色、味的、庞杂无比的世界,它的大脑,在试图用自己最原始的方式,去理解这片陌生的、没有任何标签和说明书的“数字宇宙”。

一天过去了。

两天过去了。

……

整整七天七夜。

“道”的输出端,除了那些代表着内部混乱状态的、毫无意义的熵值数据流之外,没有任何一段,可以被称之为“有结构”或“有意义”的信息输出。

这种漫长的、看不到任何正向反馈的等待,开始让控制中心里的一些年轻研究员,感到焦虑和不安。

“会不会……失败了?”一位丰院士团队的博士生,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同事说道,“我们是不是太想当然了?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AI,面对如此庞杂的、没有经过任何标注的数据,它真的能自己发现规律吗?”

这种怀疑,像一种病毒,开始在团队中悄然蔓延。

就连徐涛和索菲亚,都开始反复地检查“白板宇宙”的底层代码,担心是不是在环境构建中,出现了什么他们没有发现的漏洞。

只有陈默和叶华清等几位老院士,以及林浩、高翔等少数几个人,依旧保持着绝对的耐心。他们知道,从“混沌”中诞生“秩序”,本就是宇宙中最缓慢、也最伟大的过程。

他们需要的,只是等待。

终于,在第八天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控制中心,让熬了一夜的研究员们都感到筋疲力尽之时,那条剧烈震荡了七天七夜的信息熵曲线,毫无征兆地,停止了跳动!

它收敛到了一个稳定的值。

紧接着,“道”的输出端,第一次,出现了一段不再是混乱数据流的、稳定的、具有清晰结构的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338章 第一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338章 第一天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