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指令的下达,为“新地平线”的两大前沿项目,注入了国家级的、无可匹敌的强大动力。
在京州西山的“神谕”数据中心,一场前所未有的理论物理大会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叶华清院士亲自坐镇,并从全国各大顶尖院校和研究所,紧急抽调了十余位最优秀的青年理论物理学家,组成了一个阵容豪华的“新物理联合攻关团队”,全力协助林浩和克劳斯。
他们的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任务,就是破译那五条神秘“幽灵谱线”背后,所隐藏的物理规律。
然而,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快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行,还是拟合不上。”一位来自京州大学的年轻教授,看着屏幕上偏差巨大的拟合曲线,疲惫地摇了摇头,“我们尝试了所有标准模型框架下的共振峰模型,从布雷特维格纳分布,到更复杂的费米黄金定则微扰计算,没有一个能解释这条谱线奇特的、非对称的峰形。”
另一边,一位来自华夏科技大学的、主攻弦理论的学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谱线的线宽,也就是它的‘胖瘦’,通常与粒子寿命的倒数有关。但这几条谱线的线宽,呈现出一种毫无规律的、跳跃性的变化。这在任何已知的衰变理论中,都找不到对应的解释。”
团队很快发现,他们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常规的数据分析问题。那五条谱线,就像一段用未知的外星语言写成的密码。他们能看到每一个字母(数据点),却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字母组合在一起的意义。
这组来自“上一个宇宙”的密码,似乎无法用“这一个宇宙”的物理语言来破译。
就在京州的理论物理学家们,对着这堵坚硬的理论高墙束手无策之际,远在江北的“新地平线”总部,另一场深刻的“进化”,也正在悄然发生。
“新地平线”的硬件实验室内,韩立阳和一支由顶尖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正在对一台全新的“神威之心”进行最后的系统调试。
这台机器,就是按照“世界”指令的要求,为“天穹”计划专项打造的、新一代的超级计算机——“神威之心-Pro”。
“大师兄,”韩立阳的声音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清晰地传到了京州和江北,“‘神威之心-Pro’,所有硬件模块自检通过,系统已成功点亮。常温超导散热回路运行稳定,核心计算阵列温度,比上一代降低了12.5度。”
这台全新的计算怪兽,其内部所有的主板连接、芯片间通信总线,以及最关键的核心散热系统,都全面换装了由“冰河二号”常温超导材料制成的最新组件。几乎为零的电阻,带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和近乎完美的散热效率。
“开始进行标准算力基准测试。”控制中心里,徐涛下达了指令。
几分钟后,当最终的测试结果出现在屏幕上时,整个控制中心都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欢呼。
新一代的“神威之心-Pro”,其综合浮点运算性能,达到了上一代“超导版”的3.14倍!
“立刻开始‘天穹’模型的迁移和升级!”徐涛当机立断。
这台全新的、算力提升了三倍的超级大脑,被立刻投入到了“天穹”AI的迭代升级之中。
……
京州,“神谕”数据中心。
林浩看着办公室里,那些国内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们,一个个对着屏幕愁眉不展,他的心中,一个大胆的想法,渐渐成型。
人类的智慧,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那么,非人类的智慧呢?
他走到一旁,拨通了徐涛的加密电话。
“徐涛,你们那边的‘大脑升级’完成得怎么样了?”
“刚刚完成!”电话那头的徐涛,声音里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浩子,你简直无法想象这台新机器有多猛!‘天穹’的知识图谱更新速度,比以前快了至少五倍!”
“很好。”林浩沉声说道,“现在,我有一个最高优先级的任务,需要‘天穹’立刻执行。”
“你说!”
“我马上发给你一份数据文件,里面是我们在‘神谕’对撞机中发现的那五条神秘谱线的全部高精度数据。”林浩的语气无比严肃,“我需要‘天穹’对这份数据,进行一次完全开放性的、不设置任何预设物理模型的、纯粹的模式识别和规律挖掘。告诉它,忘了所有已知的物理学,只需要从最底层的数学和逻辑出发,去寻找这些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任何形式的自洽规律。”
这个请求,让电话那头的徐涛,也感到了事情的非同寻常。
“我明白了。”他立刻答应了下来,“把‘宇宙密码’交给‘天穹’去破译,有意思!我马上执行!”
几分钟后,那份困扰了华夏最顶尖理论物理学家数周的数据,跨越千里,涌入了刚刚完成“大脑升级”的、“神威之心-Pro”的核心。
一场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终极交锋,开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