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思考的悖论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32|字数:4856字

“未来智能项目组”的成立,让整个八楼都充满了高效运转的氛围。

徐涛和高翔将团队正式划分为“算法理论”和“软体材料”两大子方向。赵启元在拿到高翔提供的、关于电驱动高分子链非线性响应的理论模型后,立刻投入了新型智能软材料的实验制备中。周嘉豪则在堆满了机械控制代码和软体物理模型的电脑里,开始了“跨界桥梁”的艰巨任务。

最先取得进展的,是徐涛和索菲亚联手主攻的“大脑”部分。

索菲亚的代码能力正如徐涛预期的那样强大,她对Transformer架构的理解和改进速度,甚至超越了徐涛的预估。两人在“神威之心-超导版”的算力支持下,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推进着项目进程。

仅仅一个月后,他们就推出了“天穹”计划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一个简易版的“思考引擎”,被命名为“天穹一号”。

“天穹一号”是一个拥有超过千亿参数、基于海量物理、材料学论文和代码库训练的超大模型。

徐涛在项目组的内部测试会上,演示了“天穹一号”的能力。

“给它一个任务:在给定镧、钡、铜、氧四种元素配比的情况下,预测一种具有高温超导特性的晶体结构。”徐涛输入指令。

屏幕上,“天穹一号”几乎在三秒钟内,就返回了上百个预测结果,并附带了详细的晶格结构图、能带计算预测和稳定性分析。这些结果,与张念和李沐珂正在进行的超导材料筛选工作,具有极高的重合度。

“性能测试完毕,”徐涛看向高翔,“综合水平与美方最先进的AI大模型相当,在计算效率和专业性上,略有优势。足以完成我们设想中的第一阶段任务——辅助科研。”

这个成绩,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家顶尖的AI实验室惊叹。要知道,他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赵启元和周嘉豪都为之鼓掌,为这个强大的“大脑”感到振奋。

然而,徐涛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他坐在控制台前,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困惑。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徐涛调出了一段测试对话日志。

这段对话是徐涛和“天穹一号”关于一个物理学悖论的讨论。AI的回复逻辑严密,引经据典,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任何逻辑错误。

“你们看,”徐涛指着屏幕上的几段回复,“无论是哪家公司的AI,它们给出的回复,都遵循着一个固定的、‘最优化’的路径。它们会检索所有可能的答案,然后用一种概率最大的方式,将最完美的、最无可挑剔的回答输出给我们。”

“这难道不好吗?”周嘉豪问道,“难道我们不就是想要一个最完美的答案吗?”

“不,恰恰是这种‘完美’,让我感觉到了问题。”徐涛摇了摇头,语气变得沉重,“这不像一个真正能思考的智慧生命给出的回复。”

“如果我问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同样的问题,哪怕是面对一个公认的答案,那个科学家也可能会从一个刁钻的角度进行反驳,或者提出一个看似荒谬、但实则具有启发性的旁支观点。哪怕这个观点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代表着一种‘非线性’的、‘跳跃式’的思维。”

徐涛转向高翔:“而‘天穹一号’,以及所有现有的AI模型,它们的回复,都像是教科书的完美复刻。它们是‘概率机器’,而不是‘思维机器’。它们只是在无限逼近最或然的结果,但缺乏一个真正的、人类科学家独有的东西——灵感。”

高翔推了推眼镜,他仔细阅读了对话日志,表情也渐渐严肃起来。

“你的意思是……这是一个架构上的根本问题?”高翔问道。

“对,这是一个通用通病。”徐涛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化版的神经网络结构图。

“无论是GPT还是我们的‘天穹一号’,它们的核心都是神经网络。在这个模型中,每一个神经元对于相同的输入,必然会产生完全相同的输出。这是模型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基础。”

他画了一个箭头,指向神经元:“它们是确定性的。输入A,输出必然是B。”

“但是,根据计算神经学的研究,人类的生物神经元,是非常复杂的。它的突触活动、离子通道、甚至细胞内的生化环境,都充满了微小的量子涨落。这就导致,哪怕对于完全相同的输入信号,一个真实的神经元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非确定性的输出。”

“这种非确定性,正是灵感、顿悟、甚至是创造力的底层源泉。它是‘噪声’,但它也是‘火花’。”

徐涛转过身,看向高翔:“现在我们面临的悖论是:我们用确定性的、简化的神经元模型,构建了一个确定性的、只会得出‘最优解’的大脑。它能完美地进行逻辑推理,但它永远无法产生一个真正的、具有颠覆性的‘奇思妙想’。”

会议室再次陷入了沉寂。徐涛提出的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计算机科学范畴,触及到了认知科学与基础物理学的边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98章 思考的悖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98章 思考的悖论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