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平线”面向全球的招聘活动,在持续了近一个月后,终于尘埃落定。
经过林浩、高翔、徐涛三人的多轮筛选和交叉面试,最终的人员名单被确定了下来。今天,是两大新项目组第一次全体成员的见面会。
801会议室里,气氛既新鲜又充满了期待。
林浩、高翔、徐涛依旧坐在主位上,而他们的对面,则坐着几张朝气蓬勃的新面孔——来自德国的克劳斯·施密特,来自意大利的索菲亚,来自南海大学的赵启元,以及江北大学自己的博士新生,周嘉豪。
“首先,欢迎各位正式加入‘新地平线’。”林浩作为主持人,微笑着开口,“大家都是从全世界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顶尖人才。未来的几年,我们将并肩作战,向两个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发起冲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新成员:“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大家具体的分工和研究方向。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选择。昨天的面试结束后,我让大家回去思考,今天,我需要听到你们最终的决定。”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周嘉豪身上。
作为江北大学自己的学生,又是第一个被林浩高度认可的人,他的选择备受关注。
周嘉豪站起身,脸上带着一丝歉意,但眼神却很坚定。他先是对着林浩微微鞠躬,然后说道:“林总,各位老师,经过慎重的考虑,我决定……选择加入‘未来智能项目组’。”
这个选择,在情理之中,又略有些出乎意料。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林浩问道。
“是。”周嘉豪坦诚地说道,“‘量子玻璃’这个方向,我承认它充满了极致的魅力,也代表着基础科学的最高追求。但是,正如您所说,它的不确定性太高了。我……我还是希望我的博士生涯,能在一个相对明确的、更容易看到阶段性成果的方向上进行。说得现实一点,我希望能够顺利毕业。”
这番话说得非常实在,没有任何掩饰。一个博士生,将“顺利毕业”作为自己选择课题的首要考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徐涛和高翔都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相比于那些好高骛远的学生,周嘉豪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务实的选择,反而更让他们欣赏。
“很好。”林浩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你的选择,我们尊重。那么,未来智能项目组欢迎你的加入。”
周嘉豪如释重负地坐了下来。
接下来,选择变得没有悬念。索菲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能最大化发挥她代码和算法能力的人工智能方向;而赵启元,则坚定地选择了他一直深耕的软体机器人领域。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克劳斯身上。
这来自德国的天才,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克劳斯站起身,他高大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出。他蓝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说实话,我纠结了很久。”克劳斯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软体机器人’,毫无疑问是一个能够快速展现我工程能力和设计经验的领域,我可以很快上手,并做出贡献。”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眼中燃起了一股强烈的火焰。
“但是,我从德国来到这里,不是为了重复我已经熟练掌握的工作。我看到了‘量子玻璃’这个名字,它就像一个黑洞,充满了未知的引力。它可能吞噬我未来几年的所有努力而毫无回报,但也可能……让我窥见一个全新的宇宙。”
他看向林浩,眼神无比坚定:“所以,我选择那个更有挑战性的方向。我选择‘量子玻璃’。林,我希望能和你一起,向这个未知的领域发起挑战。”
克劳斯的选择,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震撼。这是一种纯粹的、属于顶尖探索者的勇气和魄力。
“欢迎加入。”林浩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站起身,向克劳斯伸出了手。
至此,两大项目组的初创团队,正式集结完毕。
接下来,是更具体的分工讨论。
“好,既然人员确定了,那我们‘未来智能项目组’就先来碰一下。”徐涛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走到白板前,将索菲亚、赵启元和周嘉豪叫到身边。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巨大的系统框架图。
“我们的项目,本质上是‘大脑’和‘身体’的结合。所以,我们也兵分两路。”
他指向索菲亚:“索菲亚,你的理论功底和代码能力都非常出色。接下来,你将作为核心成员,跟着我,全力主攻‘天穹’AI模型的构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复现,而是要基于现有的Transformer架构,融合我们自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更懂科学的‘思考引擎’。”
索菲亚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重重地点了点头。
然后,徐涛的笔指向了高翔和赵启元:“高翔老师负责理论,赵启元,你负责实验。你们两个,将专注于‘身体’的部分。启元,你在介电高弹体和被动式适应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积累,接下来,你要在高老师的理论指导下,开发出更多新型的、具备传感和驱动一体化功能的智能软材料。这是我们软体机器人的‘血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