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没有星辰的夜晚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20|字数:6666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江北大学南门外那条熟悉的堕落街,此刻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烧烤的烟火气混杂着火锅的辛香,在嘈杂的人声中弥漫开来,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老地方烧烤火锅店”二楼最大的包厢里,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这是“铸心计划”第一阶段成功后,陈默和孟院士共同决定,为两个团队举办的一场庆功宴。没有选择星级酒店,而是来到了这家承载了“新地平线”团队太多回忆的小店。

“孟老哥,我敬你一杯!”陈默端起酒杯,这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教授,此刻脸上也带着几分发自内心的笑意,“这次要不是您鼎力支持,我们这个计划,寸步难行。”

“诶,话不能这么说,陈默。”孟院士虽然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端起面前的茶杯,以茶代酒,和陈默碰了一下,“我只是个搭桥铺路的。真正唱主角的,是你带出来的这群年轻人。说实话,来江北之前,我心里还犯嘀咕,现在啊,我是心服口服。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些老家伙,是真的可以放心了。”

两位相差近二十岁、在各自领域都是泰山北斗的学者,此刻却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相谈甚欢。从最新的半导体物理,聊到当年的科研趣事,言语间充满了惺惺相惜。

而在包厢的另一头,则是年轻人的天下,或者说稍微年轻一些。

“来来来,王总师,吴老师,李教授,我代表我们‘新地平线’的‘软件天团’,敬各位前辈一杯!”徐涛高举着啤酒杯,发挥着他“气氛组组长”的本色,满面红光地在超算中心的专家们之间穿梭,“以后咱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了,软件算法上的事,还得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超算中心的软件总架构师吴越,是个性格爽朗的中年人,他哈哈大笑着拍了拍徐涛的肩膀:“徐总,你可别前辈前辈的叫了,听着生分。你们那个‘动态能量场’算法,我研究了两天,愣是没完全吃透。以后啊,是我们向你们学习才对!”

“就是就是,以后我们可就指着徐总带我们飞了!”

“徐总牛!”

徐涛被众人捧得有些飘飘然,大手一挥:“好说好说!等我们的‘神威之心超导版’上线了,我保证让吴老师你们体验一下,什么叫‘代码还没写完,结果就已经出来了’的感觉!”

一阵善意的哄笑声中,气氛变得更加融洽。高翔则和首席科学家李振国教授,就一个关于“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理论细节,小声地进行着探讨两人时不时地点头,眼中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真的是吃饭也不能没有科研。

韩立阳、秦峰、张念、李沐珂这些更年轻的一辈,则是满脸崇拜地听着前辈们的交谈,偶尔插一两句话,更多的时候是在埋头苦吃。对他们而言,能和这么多传说中的“大神”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林浩和苏晓月坐在相对安静的角落里。苏晓月正细心地为林浩挑着烤串上的辣椒,而林浩则时不时地给她夹一些她爱吃的涮菜。两人之间,不需要太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充满了老夫老妻般的默契。

这场庆功宴,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客套的祝酒词,只有最真诚的交流和最纯粹的喜悦。两大顶尖团队的隔阂,就在这一片欢声笑语和觥筹交错中,被彻底消融。

……

宴席散去,已经快深夜十一点了。

林浩和苏晓月拒绝了徐涛开车送的好意,选择像以前一样,手牵着手,慢慢地走回位于江北大学校内的教师公寓。

晚风清凉,吹散了身上的酒气和火锅味。校园里的林荫道上,行人稀少,只有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孟院士人真好,一点架子都没有。”苏晓-月轻声说道,打破了宁静。

“嗯,”林浩点了点头,“他是真正做学问的老前辈,心里装的都是国家的事。能得到他的认可,比拿什么奖都让人高兴。”

“那当然,也不看看是谁的总指挥。”苏晓月仰起头,看着林浩的侧脸,眼中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林总指挥,现在感觉怎么样?手底下管着这么多院士专家,是不是特别威风?”

林浩被她逗笑了,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捏了捏苏晓月的鼻子:“你就别打趣我了。说实话,压力很大。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我相信你。”苏晓月收起玩笑的神情,认真地说道。

两人继续并肩走着,沉默了一会儿,苏晓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嘴角又勾起了一抹笑意。

“对了,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

“我妈昨天又打电话来了。”苏晓月模仿着母亲的语气,惟妙惟肖地说道,“‘晓月啊,你跟小浩也结婚也挺久了,工作上的事妈也不懂,妈就问问,你们俩……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给国家再做点别的贡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61章 没有星辰的夜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61章 没有星辰的夜晚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