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回归最成熟的光刻工艺,在芯片的钨金属引脚之上,制造出数以亿计的、高度统一的、只有几十纳米高的二氧化硅‘支撑柱’。”
“然后呢?”孟院士追问道,他的呼吸开始变得有些急促。
林浩看向他,说出了那个让整个会议室空气都凝固的词。
“然后,在这些‘桥墩’上,我们搭一座‘桥’。”
他再次拿起笔,在那些支撑柱的顶端,画上了一层薄薄的、只有一个线条厚度的平面。
“这座桥,就是石墨烯。”
当这个词从林浩口中说出时,王总师的身体猛地向前一倾,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
林浩没有停顿,他的思路如同决堤的洪水,将一个全新的、宏伟的构想,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我们的B计划——石墨烯悬浮桥接方案。”
“第一步:利用光刻技术,在芯片上制造二氧化硅‘支撑柱’。”
“第二步:我们将一张完美的、只有单个原子厚度的单晶石墨烯薄膜,利用湿法转移技术,完整地‘铺’在这些支撑柱的顶端。这样,石墨烯薄膜就如同搭起了一座微观世界的立交桥,它本身与下方的硅基板,是物理隔离的,中间只有真空或惰性气体。”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我们再启动‘创世’机器,以这层悬浮的、完美的石墨烯薄膜作为全新的‘基板’,在它的上面,打印我们想要的‘冰河一号’超导线路!”
林浩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响,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在场所有顶尖科学家的心上。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导电性、导热性最强的材料。它可以完美地将芯片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边缘的散热鳍片,解决了散热问题。”
“石墨烯,也是最坚韧的材料之一,足以支撑起上方的超导线路,解决了力学支撑问题。”
“石墨烯,只有一个原子厚度,其引入的‘量子电容’效应微乎其微,几乎不影响下方晶体管的电学性能,解决了信号串扰问题。”
“最关键的是,”林浩看向王总师,“它将‘冰河一号’与硅基板彻底隔离开来。‘创世’的激光,将只作用于石墨烯和超导粉末。而石墨烯的碳原子,化学性质极其稳定,根本不会与‘冰河一号’发生界面反应!”
一个方案,同时解决了力、热、电、化学四个领域的所有难题!
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天才般的工程构想。
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孟元年士和王总师,两位在半导体领域浸淫了一生的老人,此刻看着林浩,眼神里充满了震撼。他们穷尽了所有已知的技术路线,却被一个年轻人,用一种他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从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轻松地绕开了所有障碍。
良久,孟院士才缓缓地站起身,他没有说话,而是带头鼓起了掌。
掌声从稀疏,到热烈,最终响彻了整个会议室。这掌声,是送给林浩,也是送给整个团队在绝境中不放弃、最终激发出集体智慧的这一刻。苏晓月在会议室的角落里,看着那个在白板前侃侃而谈的身影,眼中充满了骄傲和安心。
“立刻行动!”孟院士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了红光,他当场下达了指令,“王总师,你立刻联系中科院纳米所的刘明院士,他是国内做大尺寸单晶石墨烯的头号专家。告诉他,我们需要一片邮票大小的、没有任何缺陷的完美单晶石墨烯,不惜任何代价!”
“高翔,徐涛,你们立刻基于新方案,重新进行建模和仿真!”
“林总指挥,”他看向林浩,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待,“‘创世’的改造和新工艺的开发,就全权交给你了!”
一场全新的、向微观世界最深处发起的极限总攻,在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