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两种语言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19|字数:5886字

屏幕上,是一张材料内部的应力云图。秦峰看到,随着压力的增加,材料内部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均匀的应力集中区。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条细微的、颜色不断变化的线条,在材料内部随机地、此起彼伏地出现又消失。

“这是‘剪切带’。”韩立阳的声音带着一种对材料的深刻理解,“非晶合金在受压时,是通过在内部形成无数个纳米尺度的‘剪切带’,来释放和传导应力的。每一条剪切带的产生,都相当于一次微观的、局部的‘屈服’。无数次‘屈服’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它宏观上的超高强度和韧性。”

“这是一种‘柔性’的对抗,它不是在‘硬抗’压力,而是在不断地通过内部结构的重构,来‘卸掉’和‘疏散’压力。”

他又调出了另一份文件,那是一系列复杂的曲线图。

“这是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对上千个样品进行压力测试后,绘制出的‘华夏一号’在不同压力梯度下的‘动态应力松弛曲线’和‘剪切带演化图’。”

“你的算法里,没有这些。你的算法所使用的,是传统的、基于胡克定律的线性弹性模型。但我们的材料,它的语言,是非线性的。”

韩立阳的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秦峰的脑海中炸响。

他瞬间明白了自己失败的根源。他一直在用一种僵硬的、过时的“语言”,去命令一种全新的、充满智慧的材料。他要求材料去“硬抗”,而材料的本性却是“疏导”。

他看着眼前这位平时沉默寡言、只知道埋头做实验的“同学”,第一次感受到了实验科学那种无可替代的、直指事物本质的力量。

“我明白了……”秦峰喃喃自语,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他没有多说一句感谢,而是立刻转身,快步冲回了自己的设计室。

回到电脑前,秦峰删掉了之前所有的模型。他不再把材料当成一个被动的、各项同性的刚体,而是将韩立阳给他的那些宝贵的实验曲线数据,作为一个全新的、拥有最高优先级的“权重因子”,完整地植入到了他的优化算法之中。

他不再是单纯地让算法去寻找最“硬”的结构。

他给算法下达了一个全新的指令:寻找一种能最完美地“适配”和“引导”剪切带产生与演化的结构。

这是一个本质上的转变。从“对抗”设计,变成了“疏导”设计。

一整夜,秦峰都沉浸在与算法和数据的共舞之中。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设计室时,一个全新的、从未有过的螺旋桨模型,终于出现在屏幕上。

它不再是那些棱角分明、充满攻击性的怪异形状,而是呈现出一种优雅的、螺旋上升的柔和曲线,形似一只深海中的“鹦鹉螺”。它的每一个曲面,都完美地贴合了仿真计算中,高压水流作用下剪切带的演化路径。

秦峰立刻将其投入了流体动力学仿真。

结果,完美!

空泡效应几乎完全消失,推进效率比原始设计提升了整整30%!

他将这份凝聚了两种不同“语言”智慧的设计方案,打包发给了韩立阳。

片刻之后,韩立阳的回复传了过来,只有两个字。

“漂亮。”

秦峰看着这两个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转过头,看向窗外生产车间里,韩立阳那个正在指挥吊装作业的、忙碌而可靠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务实派“同学”的由衷敬佩。

“新地平线”的年轻一代,在各自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最完美的“技术合流”。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58章 两种语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58章 两种语言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