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西山,内部会议中心。
陈默和林浩,已经乘坐专机返回了江北。
但是那间朴素的小型会议室里,会议却并没有结束。
“首长”,和那几位,分别代表着国家能源、信息、和国防最高层级的“掌舵人”,依旧留在这里。
会议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也更机密的“闭门讨论”阶段。
“都说说吧。”
首长端起面前那杯已经有些凉了的茶,喝了一口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对这个陈默和林浩他们刚刚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你们都是什么看法?”
“看法?”
能源局的负责人,这位掌管着国家能源命脉的儒雅官员,第一个开口了。他的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
“首长,这已经不是‘看法’的问题了。这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将要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用一种近乎“科普”的语气向在座的几位并非技术出身的将军解释道:
“我们国家,目前每年因为远距离输电,在线路上损耗掉的电能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我们能用这种‘冰河一号’材料,来逐步替换现有的高压电网。理论上我们,每年至少可以,节省下一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他的声音,变得高昂起来,“我们西部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但就是因为,输电损耗太大,无法高效地送到东部的人口密集区。而一旦,我们有了‘无损耗’的超导电网。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我们将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我同意!”信息产业部的首席科学家,也激动地补充道,“还有,算力!我们刚刚才给‘新地平线’,批了二十四台‘神威之心’。但是,什么最限制超算的发展?是功耗!是散热!而基于超导逻辑器件的量子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是现有半导体计算机的数万倍,但功耗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将第一个叩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
听着这些足以改变国家未来的宏伟蓝图。
那两位,一直沉默不语的将军,也终于开口了。
其中一位,缓缓说道:“如果这项技术能用于,电磁炮和电磁弹射。我们的海军将获得,无可匹敌的优势。”
另一位,则更加直接:“我只关心一个问题。这项技术从实验室,到真正能用在我们的核心装备上需要多久?”
这个问题一出,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了下来。
最终还是陆光达总工程师,站起身回答了这个问题。
“报告首长,报告各位领导。”他的声音,沉稳而又充满了信心,“按照常规的研发流程,一个全新的材料,从实验室到最终列装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
“但是,”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新地平线’,它不是一个常规的团队。”
“从‘自修复合金’,到‘创世工程’,再到今天的‘冰河一号’。这个以陈默和林浩为核心的年轻团队,在过去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所创造出的‘奇迹’已经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了我们所有人的认知。”
“他们,不仅拥有最顶尖的理论和实验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神威之心’和‘创世’这两样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作弊器’!”
“他们,可以在几个月之内就完成我们过去,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的理论验证和样品试制工作。”
“所以”陆总工,给出了他最乐观也最大胆的预测,“我个人认为,三年!最多五年!我们,就能看到,第一批搭载着‘冰河一号’核心部件的国产装备正式服役!”
“好!”
首长,重重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那就给他们五年!”
“在这五年里,”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我们要给他们我们能给的、最好的一切!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
“同时,”他看向那两位将军,“安保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我不希望再出现,像宋建国那样的‘蛀虫’!对于任何,敢于向他们伸手的‘内外敌对势力’,要用,最雷霆的手段,予以……清除!”
“我们已经沉睡了太久。现在我们醒了。”
首长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响,充满了一种源于大国崛起的、绝对的自信。
“这一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将由我们来引领!”
……
江北,“新地平线”总部,理论计算与模拟中心。
一场关于那篇“宣战”论文的撰写工作正式启动。
这一次,主笔不再是陈默也不是高翔。
而是李沐珂。
“沐珂,”陈默,将那堆积如山的理论手稿和实验数据,全部交到了她的面前,“这篇论文,怎么写,写成什么样,由你来全权决定。”
“我只有一个要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