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归零之后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13|字数:5772字

“如果它的转变温度依旧是零下十度。”

“那么问题,就必然出在理论上。”

……

接下来的几天。

一场围绕着“十度温差”的、全新的攻坚战,迅速地展开了。

林浩亲自挂帅。

他带领着刚刚,从胜利的喜悦中回过神来的张念和李沐珂,再次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这一次他们的战场,不再是那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的薄膜制备实验室。

而是那台,代表着“绝对精确”的……“创世”机器。

第一步就是对“创世”,进行改造。

“创世”最初,是为“非晶合金”的打印而设计的。它的核心在于“极速冷却”和“无序凝固”。

而“冰河一号”,则是一种,结构极其复杂的“人造晶体”。它需要的是,最缓慢、最稳定、最有序的……“原子级”的排列。

这几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工艺路线。

林浩、徐涛,以及远程连线的雷鸣总工,三人,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技术改造小组”。

他们把自己关在了“神威之心”的控制室里整整两天两夜。

最终他们,为“创世”的“眼睛”,也就是那套飞秒激光阵列系统,编写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模式。

他们将原本,那种用于“非晶固化”的、大面积的“瞬时扫描”模式。

改为了一种,更精细、更缓慢的、类似于“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的、逐个原子进行“精准焊接”的……“逐层外延生长”模式。

并且他们,还在程序中加入了一套极其复杂的“原位退火”流程。

每打印完一层,系统都会自动进行一次微观的“热处理”,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内部应力和晶格缺陷。

……

改造完成。

实验正式开始。

这一次韩立阳拿出了纯度达到了“七个九”(99.%)的、最高级别的原材料。

“创世”机器的真空腔体内,压力也被抽到了,史无前例的10的负10次方帕。

一个,近乎“绝对纯净”的、完美的“创世”环境被搭建了起来。

林浩亲自坐在主控制台前。

他将那份,经过高翔和张念再次修正过的、最完美的“冰河一号”数字模型加载了进去。

然后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那台刚刚为国家,铸造出“倚天剑”的庞然大物。

再一次为了一个,更纯粹的、更基础的科学问题,而缓缓地苏醒了过来。

这一次打印的过程比上一次还要缓慢。

那,不再是“生长”。

更像是,一位,最顶级的刺绣大师,在用,由光,做成的针,和由原子,做成的线,在一片,蓝宝石的“画布”上,进行着,一幅,最精美、也最复杂的……刺绣。

整整四天四夜。

当那块,原子级完美的、“冰河一号”单晶薄膜,最终,被机械臂,从打印平台上,取出来时。

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了惊叹。

它,太完美了。

完美到,在金相显微镜下,你,甚至,都看不到,任何,一条,晶界。

它,就像是一块,由上帝,亲手,用最完美的标尺,画出来的……艺术品。

“……如果,这样,都还有误差。”

张念,看着眼前这块,堪称“奇迹”的样品,喃喃自-语。

“那,错误的,就一定是,这个世界了……”

没有任何的耽搁。

这块,凝聚了人类现有工艺极限的“完美样品”,被再次,送入了那间,将要,做出最终审判的……

极限低温与强磁场实验室。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41章 归零之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41章 归零之后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