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度”,一旦启动,便如同一台,精密而又无可阻挡的战争机器。
就在陆光达总工程师,下达“总攻”指令的第二天。
两架,隶属于空军的运-20大型运输机,便分别,从东北的长春和西北的西安,呼啸而起。
机舱内,装载的,是来自长光所和西光所的、那些,甚至还没有正式解密的、最尖端的超快激光和光学检测设备。
而就在几个小时后。
位于沪市虹桥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架,来自中科院半-导体所的专机,也缓缓降落。机上,是三十名,国内最顶尖的、精通MEMS工艺的高级工程师,以及,他们随身携带的、价值连城的“弛豫铁电单晶”的样品。
不到三天的时间。
一支,由国内声学、光学、微电子三大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和工程师,所组成的、堪称“梦之队”的“国家队”,便完成了,从集结,到进驻江北“新地平线”总部的、全部流程。
……
“新地平线”公司总部,那间最大的、可以容纳上百人的阶梯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气氛,严肃而又充满了期待。
会议桌的前排,坐着陈默、钱理全院士、雷鸣总工,以及,那三十多位,来自各大院所的、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
他们,每一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而今天,他们,都将成为,一场全新“造物工程”的参与者。
会议室前方的主讲台上,站着的,是这次“铸剑联合攻关团队”的总设计师——林浩。
“各位老师,各位前辈,上午好。”
林浩的开场,简洁而又充满了敬意。
“在开始之前,我首先,要代表‘新地平线’团队,欢迎各位的到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并肩作战,去共同完成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他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了正题。
“我想,在座的很多老师,可能还不完全清楚,我们这次,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所以,今天的第一次联席会议,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大家,完整地,阐述一遍,我们‘创世’机器的……总体设计构想。”
说着,他按下了手中的翻页笔。
身后的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充满了工程学美感的、复杂的系统架构图。
架构图的顶端,是四个,并列的核心模块。
【大脑:数字孪生系统】
【心脏:三维声场约束系统】
【眼睛:飞秒激光阵列系统】
【神经:多轴同步控制系统】
“我们的‘创世’机器,其核心,就是这‘四位一体’的系统构想。”
林浩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响起,清晰而又充满了力量。
“首先,是‘大脑’。”
他的手指,指向了【数字孪生系统】的模块。
“它,是我们整个工程的‘理论先导’和‘决策中枢’。我们,已经通过‘神威之心’,在0和1的世界里,完成了对最终产品,最完美的理论模拟。接下来,它的主要任务,将转变为,为我们‘心脏’和‘眼睛’的硬件升级,提供最精准的、定量的设计图纸。同时,在机器建成后,它还将作为‘总指挥官’,实时地,处理来自数万个传感器的数据,并向‘神经’系统,下达每一个,精准到微秒的指令。”
台下那些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的工程师们脸上都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将AI模拟与现实制造如此深度地,耦合在一起?这已经超出了他们过去所有的工作经验。
林浩没有停顿继续,指向了下一个模块。
“其次,是‘心脏’。”
“也就是,由钱院士团队,负责的‘三维声场约束系统’。它的作用,是为我们的‘创世’过程,提供一个,无接触式的、稳定的、且力场分布绝对均匀的‘子宫’。我们,将不再需要任何,物理的模具。我们将用声波,在真空中,‘凭空’塑造出,我们想要的、任何形状的物质。”
钱院士团队的几位核心成员,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然后,是‘眼睛’。”
林浩的手指,移到了【飞秒激光阵列系统】。
“它,是我们的‘画笔’,也是,为整个‘创世’过程,注入能量的‘火种’。由雷总工团队负责。它的任务,是根据‘大脑’的指令,以飞秒级的精度,在‘心脏’提供的那个无形‘子宫’内,进行精准的‘点火’和‘精修’。我们,将用光,来决定,物质,在每一个微观区域内,最终的形态。”
雷鸣团队的工程师们,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最后,也是连接这一切的,‘神经’。”
林浩,指向了最后一个模块。
“由我们‘新地平线’团队,和各大院所的自动化专家,共同负责。它,将是一套,史无前例的、超高精度的‘多轴同步控制系统’。它的任务,就是确保,我们的‘大脑’、‘心脏’、‘眼睛’,这三个独立的、但又需要精密配合的系统,能够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完美地,协同工作。其同步误差,将不会超过,十的负十五次方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