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之心”的控制室内,那份由0和1构成的“完美图纸”,给所有人带来的震撼,仍在持续。
钱理全院士和雷鸣总工,已经完全沉浸在了那张工艺参数表所描绘的、充满了挑战和无限可能的技术世界里。
两人,一改之前争执不下的状态,此刻,正头挨着头,围在那块小小的屏幕前,激烈地,讨论着将这些“理论参数”,转化为“工程现实”的技术路径。
“152.5千瓦的阵列总功率……2.48兆赫兹的主共振频率……”钱院士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个指标,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现有的、任何一款商用换能器的极限。传统的PZT压电陶瓷,在这么高的功率密度下,会因为‘介电损耗’而严重发热,根本无法稳定工作。”
“但是,”他话锋一转,看向身旁的雷鸣,“如果我们,放弃传统的‘块状陶瓷’,改用‘多层共烧’的、复合了‘弛豫铁电单晶’的薄膜换能器技术路线。理论上,是有可能,在大幅提升功率的同时,将‘介电损耗’,降低一个数量级的!”
“没错!”雷鸣立刻反应过来,“而且,薄膜换能器的响应速度,也远比块状陶瓷要快!这样一来,你们声场,就能更好地,跟上我们激光的‘飞秒级’同步节奏了!”
“对!就是这个意思!”
两位,在各自领域都早已是泰斗级的人物,此刻,却像两个,刚刚发现了新大陆的年轻学生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碰撞着思想的火花。
看着眼前这幅景象,林浩和陈默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最高端的科学,往往就是这样。
当理论,为你推开一扇门之后。
工程,要做的,就是,用尽一切办法,把这扇门,真正地,造出来。
林浩,没有去打扰那两位,已经陷入“技术痴迷”状态的大佬。
他只是,走到了控制室的角落,按下了,通往京州总指挥部的、内部加密视频会议的按钮。
几秒钟后,陆光达总工程师那张,充满了威严和期待的脸,出现在了屏幕上。
“林浩,”陆总工的声音,显得有些急切,“怎么样了?我听说,你们,已经连续计算了三天三夜了。”
很显然,他,也一直在,等待着这个结果。
“陆总工,”林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容,“幸不辱命。”
他没有过多地解释。
只是,侧过身,将身后,那片全息投影区域里,正在缓缓旋转的、完美的“数字涡轮盘”,和那张,充满了详细数据的《推荐工艺参数表》,完整地,展现在了陆总工的面前。
视频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陆光达,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总工程师,此刻,只是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超越了他毕生所学的、如同来自未来的景象。
他甚至下意识地摘下了自己的老花镜,凑近了屏幕仿佛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许久,他才缓缓地靠回到了自己的椅背上,用一种充满了感慨的、沙哑的声音,说道:
“……我,干了一辈子的发动机。我画过的涡轮盘图纸,没有一千张,也有八百张。”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亲眼看到,这样……完美的……东西。”
“林浩,”他抬起头,目光,再次,聚焦在林浩的脸上,“你告诉我,这真的可以在现实中,被制造出来吗?”
这才是一位总工程师,最关心的问题。
理论再完美,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毫无意义。
“可以。”
林浩的回答,简单而又充满了自信。
“但是,”他话锋一转,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我们还缺最后两块‘拼图’。”
“说。”陆总工的身体,微微前倾。
林浩,将镜头,转向了,那张工艺参数表上,被他用红线,特别标记出来的两个区域。
“第一块拼图,是‘心脏’。”
他指着【声场约束系统】那一栏,“根据‘神威之心’的计算,我们需要一套,总功率超过150千瓦、并且,能在2.48兆赫兹的频率下,实现‘三维亥姆霍兹共振’的、超声换能器阵列。这个技术指标,钱院士刚才也确认了,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现有技术的极限。”
“第二块拼图,是‘眼睛’。”
他的手指,又移到了【激光点火及精修系统】那一栏,“同样的,我们需要一套,总功率超过50千瓦、并且,能实现‘10飞秒’以内同步控制的、大功率激光器阵列。这个指标,雷总工也认为需要,对现有的激光器进行一次,从底层原理到核心器件的、彻底的重新设计。”
林浩,总结道:
“陆总工,理论的道路,我们,已经走到了终点。‘神威之心’,为我们,画出了一张,绝对正确的地图。”
“但是,想要真正地踏上这条路,我们需要一把,更锋利的‘镐头’,和一把更坚固的‘锤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