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走到了会议桌前。
“钱院士,雷总工,”他的声音,不大但却清晰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我大概明白你们的意思了。”
他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
他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了主屏幕上。
屏幕上,出现了一行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有些陌生的标题——
《关于“声子晶格”在强扰动环境下的“非线性声子散射”效应及其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共振的耦合可能性分析》
“钱院士,”高翔看向钱理全,“您所担心的‘马兰戈尼效应’诱发的‘热湍流’,其本质,是激光能量,在材料内部,以‘热’的形式,进行了无序的、各向同性的扩散。对吗?”
“……对,可以这么说。”钱院士点点头,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雷总工,”高翔又看向雷鸣,“而您所追求的‘多光子电离’的高效点火,其本质,是希望,激光的能量,能被材料,以一种,非热的、定向的电子跃迁方式,瞬间吸收。对吗?”
“……没错。”雷鸣也点了点头。
“那么,”高翔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属于理论物理学家的、独特的光芒,“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方法,让激光的能量,不再以‘热’的形式扩散,而是,以一种,定向的‘声’的形式,在材料内部,进行传播和聚焦呢?“
“什么?!”
钱院士和雷鸣,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都是浑身一震。
将“光”的能量,转化为,定向的“声”的能量?这……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
“我的模型显示,”高翔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由无数个动态的晶格振动,所构成的复杂动画,“当我们的声场,达到某个特定的共振频率时,材料内部,会形成一个,虚拟的‘声子晶格’。这个晶格,对于常规的热扩散,是各向同性的。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
“……但是,当我们,用一道,特定波长和脉冲宽度的飞秒激光,去激发这个‘声子晶格’时,就会,触发一种,名为‘非线性声子散射’的效应!”
“在这种效应下,激光的能量,将不再是无序地,传递给周围的原子,让它们‘发热’。”
“而是,会被这个‘声子晶格’,像一个,最完美的‘声学透镜’一样,进行定向的、无损的传导和聚焦!最终,在我们需要的那个,最微小的区域内,形成一个,能量密度,提升了数百倍的……‘声子焦点’!”
“如此一来,”高翔的语速,越来越快,“钱院士,您所担心的‘热湍流’,将不复存在。因为,能量,不再扩散。”
“而雷总工,您所追求的‘高效点火’,也将得到,最完美的实现。因为,能量,被,极致地,聚焦了!”
“快,与慢,稳,与准,将不再是矛盾。”
“它们,将在一个,更底层的物理规律下,得到……统一!”
高翔的这番话,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
瞬间,照亮了,钱院士和雷鸣,那两位,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早已登峰造极的大脑!
他们,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个,由高翔推演出的、充满了奇异美感的“声子透镜”模型。
他们知道。
眼前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年轻人,在刚才的那几分钟里,为他们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物理世界的大门。
“……我明白了。”
许久,钱院士才缓缓开口,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
“我,完全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声光耦合……我们,一直都走错了方向……”
而雷鸣,则直接,冲到了高翔的身边,紧紧地,抓住了他的胳膊。
“快!把你这个模型,所有的参数,都给我!我,现在,就去重新设计,激光器的脉冲参数!”
一场,剑拔弩张的争论,就这样,在高翔那,堪称“降维打击”的理论面前,化为了,最极致的、充满了创造激情的……合作。
……
三天后。
在融合了,钱院士和雷鸣,两位顶尖工程专家的、所有现实参数之后。
那个,史无前例的“多尺度耦合模型”,终于,完成了,它,长达七十二小时的、极限的运算。
当进度条,最终,变成绿色时。
控制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区域,光芒大作。
一个,完美的、与真实涡轮盘,一模一样的、由光影构成的三维数字模型,缓缓地,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紧接着,一份,名为《“创世”计划-五十公斤级涡轮盘-推荐工艺参数表》的文件,自动生成。
【声场约束系统-核心参数】
- 换能器阵列功率: 152.5千瓦 (峰值)
- 主共振频率: 2.48 兆赫兹 (必须与激光频率锁定)
- ……
【激光点火及精修系统-核心参数】
- 激光器波长: 1030 纳米 (必须与声场频率锁定)
- 单脉冲能量密度: 大于 5.2 焦耳/平方厘米
- ……
看着那张,由“神威之心”,为他们,计算出的、通往成功的、唯一的“图纸”。
林浩,走上前,轻轻地,拍了拍,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的高翔的肩膀。
“师兄,”他的声音,很轻,但却,充满了力量。
“辛苦了。”
“现在,该我们,把图纸,变成现实了。”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