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的清晨,阳光透过酒店高层套房的落地窗,在地毯上投下温暖而明亮的光斑。
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团队所有人都睡得格外安稳。昨晚小型的内部庆功会上,就连一向自律的陈默教授,都破例喝了两杯红酒。那场惊心动魄的“封神之战”,消耗了他们太多的心神,此刻,胜利的果实,显得格外香甜。
林浩是被一阵持续不断的手机震动声吵醒的。
他揉着惺忪的睡眼,拿起手机,发现邮箱和社交软件的通知,已经彻底“爆炸”了。
屏幕上,是铺天盖地的祝贺信息和各种邀请。
有来自世界各大顶尖学府的教授发来的邮件,希望能与他们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有着名学术期刊的主编,委婉地询问他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否考虑投稿;甚至还有几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希望能约个时间,谈一谈“技术转化”的可能性。
一夜之间,他们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挑战者”,变成了全世界都想结交的“新王”。
“看来,今天有的忙了。”林浩无奈地笑了笑,他将手机扔到一边,准备起床。
上午九点,团队成员在套房的客厅里集合。徐涛已经将所有收到的重要邀请,整理成了一份清单,投影在了墙壁的幕布上。
“……这是牛津大学材料系的系主任,想约陈老师您共进午餐。”
“这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想邀请林浩和高翔,去做一次小范围的内部报告。”
“这个厉害了,是‘泰坦动力’的老对手,通用电气航空(GE Aviation)的首席技术官,想和我们谈谈合作……”
清单上,罗列着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和机构。高翔和韩立阳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和这些只在教科书和新闻上看到的名字,产生交集。
“这些,先都礼貌地回绝或者延后。”陈默教授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他很清楚,在热度最高的时候,保持冷静和距离,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有一个邀请,我觉得,我们应该去。”陈默指着清单上的一个名字,缓缓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那个名字上。
邀请人:凯文·张(Kevin Zhang),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教授。
这个名字,对于团队的核心成员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
当初,他们那篇奠基性的、关于“动态纳米晶化”的论文,投稿给《Science Advances》时,遇到的那位提出了长达三页纸、近乎“灵魂拷问”般的尖锐问题的“审稿人三号”,就是他。
正是他那些看似刁难、实则精准无比的问题,逼着林浩和陈默,将整个理论体系,打磨得更加天衣无缝,也为他们后续的研究,扫清了无数潜在的障碍。
在报告会现场,凯文·张也坐在前排。当林浩他们用三记“王炸”完成惊天反击时,他是全场鼓掌最用力、笑容最真诚的几个人之一。
他的邀请,不是商业上的试探,也不是礼节性的祝贺。
那更像是一种,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是“英雄惜英雄”的正式会面。
“我同意。”林浩第一个点头,“我很想当面,感谢他当初的那三页纸。”
“我也想见见这位大神。”高翔也附议道。
决策,很快达成。徐涛立刻回复了邮件,接受了凯文·张教授的晚餐邀请。
晚餐的地点,定在了波士顿一家极其低调、却门槛极高的私人俱乐部。这里是很多哈佛与MIT的资深教授,进行私密社交的场所,寻常人,即便有钱,也根本无法进入。
傍晚时分,陈默、林浩、高翔、徐涛四人,换上了正装,乘坐专车,来到了这家位于后湾区一栋古典建筑内的俱乐部。
俱乐部的侍者,显然早已得到通知,恭敬地将他们,引至一间能俯瞰查尔斯河夜景的、典雅的包间内。
一个身影,早已等候在此。
凯文·张,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他大概四十多岁的年纪,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意式休闲西装,没有打领带,显得随性而又儒雅。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眼神明亮而又温和,身上,有一种常年浸淫在世界最顶级学术圈层里,所沉淀下来的、自信而又谦逊的独特气质。
“陈教授!久仰大名!”看到陈默进来,凯文·张立刻站起身,快步迎了上来,主动伸出双手,热情地与他相握。
“凯文,你太客气了。”陈默也露出了罕见的、真诚的笑容,“应该说,我们对你,才是真正的久仰。”
两人相见恨晚,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
凯文·张又逐一与林浩、高翔、徐涛握手。当他握住林浩的手时,他用力地拍了拍林浩的肩膀,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
“林,昨天的那场报告,是我近十年来,听过的,最完美的一场学术风暴。真的,无与伦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