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走上讲台,接过林浩递来的麦克风。他先是对着台下数千名学者微微鞠躬,然后站直了身体。这位平日里有些木讷、不善言辞的“人形计算机”,此刻在聚光灯下,眼神却异常明亮和坚定。
他知道,接下来的部分,将由他来主导。他不仅要展示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成果,更要按照林浩的剧本,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将那些最诱人的“毒饵”,撒向台下那些早已饥渴难耐的“鲨鱼”。
“谢谢林浩。”高翔的声音,通过音响系统,清晰地传递出来,带着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沉稳,“刚才,林浩向大家展示了我们如何‘教会’一台老旧的设备去‘思考’。现在,我将向大家展示,这台被我们赋予了‘智慧’的设备,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惊喜。”
他按下了翻页笔。
巨幕上,出现了一张制作极其精美的、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图表。
图表的标题是:《LM-X系列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夏比冲击功对比》。
横坐标是温度,从室温300K,一直延伸到液氮温度77K。纵坐标,则是代表材料韧性的关键指标——冲击功。
图表上,几条彩色的曲线,代表着目前世界上几种最先进的、由“泰坦动力”等顶尖公司研发的高性能合金。无一例外,当温度从室温下降到低温区时,这几条曲线都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最终在77K时,它们的冲击功数值,已经低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是材料科学领域人尽皆知的“低温脆性”——金属在低温下,会像玻璃一样,变得又硬又脆,不堪一击。
而在这几条断崖式下跌的曲线之中,有一条红色的、异常醒目的曲线,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天堑,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这条代表着“LM-X”合金的红色曲线,在从300K下降到150K的过程中,它的冲击功数值,几乎没有丝毫的衰减,始终维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平线上。
这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了。但更不可思议的,还在后面。
当温度进一步下降,越过150K这条“死亡线”,进入更深的低温区时,这条红色的曲线,非但没有像其他材料那样崩溃,反而……开始以一个平缓的、却又无比坚定的姿态,逆势上扬!
在77K这个所有金属材料的“坟墓”里,它的冲击功数值,甚至比在常温下,还要高出百分之十五!
“轰——”
这张图表出现的瞬间,整个会场,如同被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
台下,数千名学者,再也无法保持安静。嗡嗡的议论声,瞬间汇成了一片喧哗的海洋。
“这……这不可能!这完全违背了Griffith理论!”
“低温增韧?我是在看科幻电影吗?他的坐标轴是不是画反了?”
“我的上帝,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那我们教科书上关于位错运动和韧脆转变的章节,都要被重写!”
惊叹声,质疑声,难以置信的倒吸冷气声,此起彼伏。
前排,就连一向镇定的罗西教授,都下意识地推了推自己的眼镜,身体前倾。他的目光没有聚焦在那条他早已烂熟于心的红色曲线上,而是落在了台上那个镇定自若、侃侃而谈的年轻人——高翔身上。他看到高翔在展示这张颠覆性图表时,眼神沉稳,语速平缓,没有丝毫的炫耀和紧张,仿佛在陈述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事实。罗西教授的嘴角,勾起了一抹难以察觉的、充满欣慰的笑意。他欣赏的,是这群年轻人面对世界舞台时,所展现出的那份远超年龄的沉稳与大将风范。
而他身旁的霍夫曼教授,则表现得更加直接。他没有看屏幕,而是微微侧过头,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隔着几个座位、脸色已经开始变得有些难看的哈特曼教授。霍夫曼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毫不掩饰的、看好戏般的快意。他甚至故意清了清嗓子,调整了一个更舒服的坐姿,那姿态仿佛在说:好戏,才刚刚开始。
台上,高翔仿佛完全没有听到台下的喧哗。他只是平静地等待了几秒,待议论声稍稍平息后,才继续说道:“我知道,这张图表,可能颠覆了在座很多位的认知。单纯的曲线,或许缺乏说服力。那么,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展示,这条曲线背后,所代表的真实物理现象。”
他再次按动翻页笔。
屏幕上,出现了一段经过精心剪辑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实验视频。
视频的场景,是在一个专业的材料冲击实验室里。一台高速摄像机,正对着夏比冲击试验机。
画面中,一只戴着厚重防冻手套的手,用镊子夹起了一根只有小指粗细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细杆。手套旁边,是一个正冒着滚滚白气的液氮保温桶。
这根金属细杆,被迅速地浸入液氮中。
“滋啦——”
伴随着一阵剧烈的沸腾声,细杆瞬间被液氮的低温所吞噬,表面凝结起一层厚厚的白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