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陈教授”的诞生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5:29|字数:6846字

李瑞阳那张充满了热情笑容的脸,在陈默那句云淡风轻的“以后再说吧”面前,僵硬了足足有三秒钟。

那是林浩第一次,在这位总是将情绪隐藏得天衣无缝的“笑面虎”脸上,看到了一种混杂着错愕、难堪和一丝恼羞成怒的龟裂。

但他毕竟是李瑞阳。

仅仅三秒之后,他脸上的表情,便又重新恢复了那副招牌式的、和煦如春风的笑容,仿佛刚刚那短暂的尴尬,从未发生过。

“哈哈,好,好。是师兄我唐突了。”他自嘲地笑了笑,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你们刚打了大胜仗,是该好好休整一下。那我就不打扰了,等你们忙完了,咱们再聚。”

说完,他便潇洒地,挥了挥手,转身,离开了这间,让他第一次,感觉到来错了地方的地下室。

看着李瑞阳那略显仓促的背影,林浩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酣畅淋漓的快意。

他知道,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明里暗里的交锋,从这一刻起,攻守之势,已然彻底逆转。

他们,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任人拿捏的“地下室”团队了。

他们,已经拥有了,可以对一位成名已久的教授,平静地说“不”的底气和资格。

而这份底气,源自于他们那篇,此刻,正在整个学术圈,掀起惊涛骇浪的——《Science Advances》。

文章的上线,像一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整个江北大学的学术圈里,激起了千层浪。

接下来的整个春节假期,对于江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的许多人来说,都过得不那么“平静”。

那篇来自陈默团队的论文,成了无数人假期里,私下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它的颠覆性、它的含金量,以及它背后那充满了“逆袭”色彩的传奇故事,都在不断地发酵、传播。

李瑞阳团队,更是度过了一个极其煎熬的春节。据说,他取消了所有学生的假期,整个团队,都在对着陈默的论文,进行着“像素级”的复盘和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反驳的突破口,但最终,都徒劳无功。

而对于风暴中心的陈默团队来说,这个假期,却是他们几年来,过得最轻松、最惬意的一个。

陈默,破天荒地,给自己和所有学生,都放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长假。他只在群里说了一句话:“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开学后,有的是硬仗要打。”

正月十六,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当林浩和徐涛、高翔,再次回到702教研室时,他们敏锐地感觉到,整个学院的氛围,似乎都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走在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面熟或不面熟的老师、同学,向他们投来充满了善意、好奇、甚至是敬佩的目光。

就连702教研室里,其他课题组的同学,看他们的眼神,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而一场真正的大风暴,正在学院的最高层,悄然酝酿。

下午两点,一则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的、措辞严肃的会议通知,被同时发送到了学院所有教授委员会成员和党政联席会成员的邮箱里。

“事由:关于召开新学期首次特殊人才破格晋升职称评定专题会议”

时间:明日上午九点

地点:学院A401会议室

主持人:王振国 院士

核心议题:关于我院陈默同志的正高级职称破格评定事宜。

这封邮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刚刚开学的机械学院“教授圈”里,瞬间,引爆了剧烈的“地震”。

“开学第一天就开这个会?”

“王院士亲自主持?看来,这个假期,酝酿了不少事啊!”

“一篇SA,直接破格提正高?这在咱们院,可是头一遭!”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王院士,要亲自下场,为他这位蛰伏已久的弟子,“平反昭雪”,论功行赏了!

一场关乎陈默命运,也同样,关乎学院未来权力格局的、重量级的会议,即将拉开大幕。

第二天上午,机械工程学院A4-01会议室。

新学期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这间宽敞而庄重的会议室里。长长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着的,是整个机械工程学院,最有权势、也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

学院的院长,书记,主管科研、教学、人事的副院长……以及,以李瑞阳为首的、几位资深的教授委员会委员。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表情。

陈默,作为这次会议的“主角”,也坐在了会议桌的一角。他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静,仿佛即将被审议的,是另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

上午九点整,会议室厚重的木门,被缓缓推开。

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王振国院士,在一众院领导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没有坐在通常属于院长的“主位”上,而是直接,走到了那张象征着“学术权威”的主持人席位前,缓缓坐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21章 “陈教授”的诞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21章 “陈教授”的诞生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