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让林浩和陈默都松了一口气。这至少证明,他们的大方向,是对的。
“那……坏消息呢?”陈默敏锐地问道。
高翔叹了口气,切换到了另一张图。那是一张包含了上百条曲线的、看起来如同乱麻一般的“工艺窗口”模拟图。
“坏消息就是,”高翔的语气,充满了无奈,“这个‘形核’的过程,实在是太‘混沌’,太‘敏感’了。”
“它不仅仅取决于冷却速度,还取决于熔体的初始温度、内部的能量起伏、甚至,是几十万个原子在那一瞬间的、随机的排列方式……变量太多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耦合。”
“我跑了上百次模拟,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冷却曲线。”他指着那团乱麻,“结果就是,我根本无法,从中,找出一条明确的、可以稳定诱导出最理想的‘纳米晶增强结构’的、唯一的‘最佳冷却曲线’。”
“我的计算,只能告诉你们,那片‘宝藏’,确实存在。”高翔看着他们,一脸的歉意,“但是,它被一片巨大的、充满了随机性的‘迷雾’所笼罩。我无法为你们,提供一张精准的‘藏宝图’。”
高翔的这个结论,像一盆冷水,将林浩和陈默心中刚刚燃起的那点希望,浇得半灭。
这意味着,他们那个“理论制导,精确打击”的完美计划,破产了。
他们虽然知道宝藏就在那里,但他们依然,要像没头苍蝇一样,在这片“迷雾森林”里,靠运气,去一点点地摸索。
而他们最缺的,恰恰就是摸索的时间。
陈默盯着那张如同乱麻般的图,久久没有说话。他的拳头,在身侧,不自觉地握紧了。
就在这时,702教研室的大门,被推开了。
是实验室的秘书,小王老师。她手里拿着一沓通知,开始分发。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通知一下啊。”她的声音,清脆而又响亮,“新学期的第二次大组会,定在下周三下午两点,在501会议室。这次的报告人,已经定下来了,请大家准时参加。”
林浩和高翔,都下意识地,接过了那张薄薄的通知单。
林浩扫了一眼。
通知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
报告人:
1. 周凯(博士三年级)
2. 张远(博士后)
当看到这两个名字时,林浩、陈默、高翔,三个人的瞳孔,都在同一瞬间,猛地收缩了。
张远,作为李瑞阳手下最核心的“大将”,他上台,意味着李瑞阳要展示最重要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果。
而周凯,就是那个当初在702教研室,以一种极其傲慢的态度,拒绝了林浩HRTEM预约申请的、李瑞阳的另一个得意门生。他所在的那个小组,正是最近疯狂进行低温纳米压痕测试的主力!
李瑞阳竟然,同时派出了自己手下两员大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示威”了。这简直就是要用一场“饱和式”的、集团军式的成果轰炸,来彻底宣告,他们对“低温性能”这片“新大陆”的、无可争议的“统治权”!
这是一场,他们无法拒绝,也无法逃避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而他们,手上唯一的“武器”,除了那台刚刚“魔改”完成的、还未经过任何实战检验的甩带机之外,一无所有。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