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远航舰队的筹建

作品:我在大明当销冠|作者:墨染山河予你|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9 03:18:02|字数:7708字

春寒料峭,南京龙江船厂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陆子铭已经带着一众骨干站在了船坞前。巨大的宝船骨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东家,这艘两千料的旧船,真要改成远洋航船?船厂把总搓着手,一脸为难,这工程可不小啊。

陆子铭伸手抚摸粗糙的船板,木料上还带着冰凉的湿气。他想起前世参观过的远洋货轮,再看看眼前这艘即将退役的漕运船,心里也在打鼓。但眼下,这是最快能获得的船只了。

他斩钉截铁,不仅要改,还要按照新图纸来。

宋应星立即展开一卷图纸,上面用精细的工笔绘制着改造方案。最显眼的是船体两侧加装的减摇鳍,这是陆子铭根据现代船舶稳定性原理设计的。

这是什么玩意儿?老船工眯着眼打量。

这叫...稳船翅。陆子铭临时编了个名字,海上风浪大,加上这个能让船更稳。

船工们面面相觑,显然不太相信这几块木头能有这么大作用。

先按图纸做。陆子铭不容置疑,工钱加倍,但要快。

离开船厂,一行人转往紫金山下的格物院。这里原本是徐光启研究农学的场所,现在俨然成了航海技术研发中心。

院子里,皮莱资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师若昂,正和几个中国工匠比划着交流。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航海仪器,从传统的牵星板到西洋的象限仪,琳琅满目。

若昂用生硬的汉语招呼,来看新做的星象导航仪。

他指的是一台融合了中西技术的仪器,主体是中国传统的浑天仪结构,但加上了葡萄牙人常用的角度刻度。

这是我们根据你说的六分仪原理改进的。宋应星兴奋地演示着,虽然精度还达不到你说的那种,但比现有的牵星板准确多了。

陆子铭仔细查看这个怪模怪样的仪器,心里苦笑。这离真正的六分仪还差得远,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重大突破了。

测试过了吗?

在长江口试过三次,若昂抢着回答,定位误差...大概二十里。

二十里!在茫茫大海上,这个误差足以让人永远回不了家。陆子铭心里一沉,但脸上还得保持信心:继续改进,我们需要更精确。

他走到院角,这里堆着各种船模。最显眼的是一个装着半截船身的木桶,几个工匠正在往里面倒水。

这是...

测试船体抗浪性的水槽。宋应星解释,按你说的,用不同形状的船模测试抗浪能力。

陆子铭蹲下观察,看着工匠们记录不同船型在人工造浪中的表现。这种原始的试验方法,让他想起前世在实验室做流体力学实验的场景。

东家,孙猴子急匆匆跑来,京城来信。

信是张居正写来的,内容很简短:船队可筹,勿涉官帑。商贾之事,商贾为之。

陆子铭把信递给徐光启:首辅大人的意思很明白,朝廷支持,但不出钱。

徐光启皱眉:组建远洋船队花费巨大,单靠万商会...

所以要想办法。陆子铭望向窗外,既然朝廷不给钱,我们就自己筹。

三日后,万商会在南京最繁华的秦淮河畔,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鉴会。

请柬做得极尽奢华,烫金的请柬上画着精美的海船图案,还特意注明:会中将展示海外奇珍,先睹为快。

被邀请的都是江南有头有脸的富商,个个身家不菲。他们本以为就是普通的商会联谊,没想到一进门就被震住了。

会场布置得如同海外港口,四处悬挂着南洋风情的装饰。最吸引眼球的是中央展台,上面陈列着各种海外特产:暹罗的象牙、南洋的香料、印度的宝石...甚至还有几件精巧的西洋钟表。

诸位请看,陆子铭站在展台前,声音洪亮,这些,只是海外贸易的九牛一毛。

他拿起一块龙涎香:这一斤香料,在苏杭可售百两。而在产地,不过十两银子。

商人们窃窃私语,显然被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

但是,陆子铭话锋一转,海上风险重重,倭寇猖獗,单打独斗难成大事。

他使个眼色,沈墨璃立即展开一幅巨大的海图。图上标注着详细的航线和贸易节点,都是根据沈父遗留的海图和皮莱资提供的信息整合而成。

万商会计划组建远洋船队,首航旧港。陆子铭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这里是大明旧港宣慰司故地,物产丰富,贸易便利。

一个胖商人问:陆会首,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问得好!陆子铭笑道,船队采取股份制,每股一千两。投资人不但可以分红,还能优先采购船队带回的货物。

他示意手下发放精心制作的章程。这份文件完全模仿现代的招股说明书,详细列出了投资回报预测和风险提示。

当然,风险是有的。陆子铭坦诚道,海上风浪、倭寇袭击,都可能血本无归。所以,我们也会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

他进一步解释,船队将由五艘船组成,每艘船独立核算。这样即使损失一两艘,也不会全军覆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大明当销冠》,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当销冠第166章 远航舰队的筹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当销冠第166章 远航舰队的筹建并对我在大明当销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