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襄阳西城门的土坡上,看着底下流民们排队领粥,心里头总算松了口气。这是襄阳保卫战结束后的第十天,天刚蒙蒙亮,丐帮弟子们就推着板车往这边运粮,蒸笼里的粟米糕冒着热气,混着清晨的露水味儿,闻着就踏实。
“林长老,今日又来盯粮了?”旁边传来赵老栓的声音,这老舵主脸上的伤还没好利索,颧骨上一道疤结着痂,却还是精神头十足,手里攥着个粗瓷碗,正给一个瘦得只剩骨头的小孩盛粥。
我点点头,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流民安置点刚搭好,粮食不能断。昨天账房说粟米还够撑五天,麦麸得省着点用,要是后续粮草跟不上,麻烦就大了。”
这话没说完,就见远处尘土飞扬,三辆马车轱辘轱辘往这边跑,车辕上插着丐帮的杏黄旗,车帘掀着,露出满车的麻袋——是从外地分舵调运的粮草到了。我眼睛一亮,刚要迎上去,就被赵老栓拽住了胳膊:“别急,先看看这批粮的成色。上次苏州分舵送的粟米里掺了不少沙子,煮出来的粥都牙碜。”
我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我让铁匠铺打的细铁筛子,比寻常筛子的网眼密一倍。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法子,现代筛粮食都用这个,能把沙子、石子全筛出来。我走到马车旁,叫住卸粮的弟子,抓了一把粟米倒在筛子里,手腕轻轻一抖,细沙簌簌往下掉,留在筛子里的全是饱满的颗粒。
“林长老,您这玩意儿好使啊!”卸粮的弟子眼睛都直了,旁边的流民也凑过来看热闹,有个老头忍不住问:“小郎君,这筛子哪买的?俺家囤的麦子里也有沙子,正愁没法子呢。”
“不是买的,是让铁匠铺打的,回头我把尺寸画出来,你们拿去就能打。”我把筛子递给赵老栓,“以后所有入仓的粮食都得过一遍筛子,不光是去沙子,还能挑出坏粮,免得存久了发霉。”
赵老栓接过筛子翻来覆去地看,嘴里不停念叨:“还是林长老有办法,这要是在以前,咱们得用手一颗一颗挑,一天也挑不完一袋粮。”
正说着,就见情报堂的陈默急匆匆跑过来,脸上带着急色:“林长老,耶律帮主让您去总部一趟,说是在蒙古军的战利品里发现了件要紧东西,跟传功钵有关。”
我心里“咯噔”一下,传功钵的线索是方鹤鸣长老临走前叮嘱我的大事,之前在苏州、钱塘找到的线索都指向了“三魂石”,现在蒙古军的战利品里居然有相关的东西?我不敢耽搁,跟赵老栓交代了句“粮食入库的事就拜托你了,记得让账房把每车粮的数量、成色都记清楚”,就跟着陈默往襄阳总部跑。
丐帮总部在襄阳城中心的一座大宅院里,以前是个辞官的御史的府邸,后来捐给了丐帮当总部。我刚进大门,就见耶律帮主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个牛皮纸信封,脸色严肃。旁边还站着执法堂的周沧长老,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林越,你来了。”耶律帮主把信封递给我,“这是在蒙古将领阔端的帅帐里搜出来的,上面有蒙文,我们找了懂蒙文的先生翻译,你看看。”
我接过信封,里面是一张折叠的羊皮纸,上面用蒙文写满了字,旁边还有汉文的翻译。我快速扫了一遍,越看心越沉——上面写着,蒙古大汗窝阔台已经知道丐帮有“传功钵”这件信物,认为传功钵里藏着“掌控江湖势力”的秘密,下令让阔端在攻宋期间寻找传功钵的下落,还提到“传功钵的最后线索藏于漠北蒙古王庭,需用‘魂晶’激活”。
“魂晶?”我抬头看向耶律帮主,“之前在敦煌找到的山魂石是‘三魂石’之一,现在看来,这魂晶应该就是最后一块了。”
周沧长老哼了一声,拳头砸在旁边的石桌上:“蒙古人真是贪心不足,不仅想灭了南宋,还想控制咱们丐帮!这漠北王庭咱们是一定要去的,绝不能让他们先拿到魂晶。”
耶律帮主点点头,看向我的眼神里带着信任:“林越,这件事只有你去最合适。你有传功钵(青铜丐钵)在手,又懂情报分析,而且你的格斗技巧和那些现代法子,在漠北也能派上用场。只是漠北凶险,蒙古王庭戒备森严,你需要带多少人手?”
我琢磨了一下,漠北是蒙古人的地盘,人带多了容易暴露,带少了又怕应付不了突发情况。我想起苏晴,她是峨眉派的高手,剑法精湛,而且之前多次跟我合作,默契十足;陈默擅长追踪和侦查,在钱塘、敦煌都立过功;还有丐帮的“破蒙军”里,有十个弟子是我亲手训练的,格斗、潜行都很厉害。
“帮主,我想带苏晴、陈默,再加上十个‘破蒙军’的弟子。”我说出自己的想法,“人不用多,关键是精,这样方便伪装潜入。”
耶律帮主同意了:“好,我这就让人去通知苏晴和陈默,让他们三天后在城门口集合。另外,我给你准备了通关文牒,伪装成西域商人,这样在漠北行动能方便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