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诸侯后代遣海外

作品:楚国一统华夏|作者:公孙楚骏|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8 12:22:12|字数:9008字

当诸侯子弟们手持铜符,走出章华台的大殿时,正午的阳光正好落在铜符上,映出“华夏”二字的金光,也映出他们脸上不再惶恐、而是充满希望的笑容。姜昭握着铜符,指尖摩挲着“煮盐之地”的刻痕,想着南洋洲的盐灶;赵鞅摩挲着铜符,想着大夏之地的熔炉;姬诵抱着典籍,想着澶洲学宫的琅琅书声……他们身后,跟着各自的宗族、工匠、儒生,提着行囊、扛着工具,不再是“亡国之奴”,而是“华夏文明的使者”。

他们不知道的是,多年以后,南洋洲的齐安城成了天下闻名的盐都,姜氏传下的煮盐术让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每年运往华夏的海盐堆满了郢都的仓库;大夏之地的赵氏冶铁坊,造出的铁犁传遍西域,连大宛、乌孙的牧民都来购买,“华夏赵氏”的铁器成了品质的象征;澶洲的鲁礼学宫,走出了无数通晓周礼的学子,那里的百姓行冠礼、奏编钟,《诗经》的吟诵声顺着海风传到华夏;夷洲的水稻亩产逐年增高,姒氏的“双季稻”让那里成了“海外粮仓”……而这一切的开端,都源于楚庄王熊旅在章华台大殿上的那道谕旨,源于这些诸侯后代——姜氏、赵氏、姬氏、姒氏的子弟们,远涉重洋、传播华夏文明的脚步。

殿内,熊旅看着舆图上那些标注着“齐安”“鲁礼学宫”“赵氏冶铁坊”的地方,轻轻抚摸着腰间的和氏璧,对身旁的令尹孙叔敖道:“孤要的,不是一时的九州归一,不是楚国独占天下,而是万世的华夏永存。这些孩子,带着姜氏的盐、赵氏的铁、姬氏的礼去海外,就像把华夏的种子撒在四海——种子会生根发芽,会长成大树,到时候,无论哪里的土地,都能长出华夏的文明。”

孙叔敖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敬佩:“大王之远见,远超古人。昔日大禹治水,让百姓安居;今日大王遣诸侯后代于海外,让文明传扬。他日华夏文明传遍四海,百姓安乐,皆赖大王今日之举——此乃万世之功也!”

阳光透过章华台的窗棂,洒在舆图上,照亮了华夏的山川,也照亮了海外的万里海疆。一条连接华夏与海外的文明之路,正从这里缓缓铺开,而那些握着铜符的诸侯后代,正带着华夏的种子,走向更远的海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喜欢楚国一统华夏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楚国一统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楚国一统华夏》,方便以后阅读楚国一统华夏第279章 诸侯后代遣海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楚国一统华夏第279章 诸侯后代遣海外并对楚国一统华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