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熊正连弩显威

作品:楚国一统华夏|作者:公孙楚骏|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8 12:22:05|字数:7844字

渭水北岸,天色阴沉如铁,浓云低垂,仿佛压在每一个士兵的心头。寒风卷起黄沙,在河滩上打着旋儿,吹得旌旗猎猎作响,也吹动了战前死寂的空气。河水奔流不息,映着两岸对峙的军阵,波光粼粼中倒映出刀枪林立、杀气腾腾的剪影,仿佛天地也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屏住了呼吸。

秦军列阵于南坡高地,依势而布,背靠缓坡,前临渭水,地利尽占。盾牌紧密相接,层层叠叠如铜墙铁壁,森然矗立。前排士兵手持巨盾,身披重甲,脚踏夯土,稳如磐石。阳光偶尔从云隙间洒下,照在青铜甲片上,泛出冷冽寒光,宛如一片钢铁森林拔地而起。

高台上,秦将嬴成立于战车之上,披玄甲、佩长剑,腰悬虎符,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对岸楚军动向。他年近五旬,须发微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眉宇间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威严。身后旌旗猎猎,写着一个大大的“嬴”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战鼓催魂。

“楚人远道而来,粮草难继,士卒疲惫。”嬴成低声自语,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此战若能守住半日,待我伏兵断其后路,便可一战而定胜负。”

他信心十足。这支盾阵曾于西戎之战中挡住万马奔腾的铁骑洪流,尸山血海都未曾动摇分毫。当年面对匈奴十万骑兵冲锋,他们以三万人硬生生顶住七昼夜,最终反败为胜。如今面对楚军渡河强攻,他不信区区藤牌轻甲之师,能在一日之内破阵。

“放箭!”一声令下,鼓声骤起。

刹那间,千弓齐发,箭矢如蝗虫过境,划破长空,带着尖锐的呼啸掠过渭水,直扑楚军队列。箭雨密集,阳光下泛着森冷的寒光,仿佛一场死亡之雨从天而降。

然而,楚军前排早已竖起藤牌大阵。那些由南方深山老林采伐的硬藤编制而成的盾牌,坚韧异常,表面还涂了一层桐油与牛皮混合的防护层,能有效卸力减震。只听“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大部分箭矢被弹开或卡在藤缝之中,未能造成致命杀伤。

更有甚者,部分箭矢撞击后反弹飞回,竟误伤秦军前排射手,引发一阵骚动。

“哈哈哈!”楚军队列中爆发出一阵哄笑。

“秦人不过如此!箭都射不到我们跟前!”

“他们的箭连藤皮都穿不透,还想拦我们过河?做梦去吧!”

就在这片喧哗声中,一道身影缓缓走出——正是熊正。他年约三十,面容清瘦却目光如炬,一身黑袍上沾满木屑与铜灰,显然是刚从工坊赶至前线。他推着一架丈高器械缓步上前,那物通体以坚木为骨,青铜机括嵌于关节之处,十根乌黑铁簇箭并列前端,箭尾刻有楚国匠署铭文。

这便是他闭门三月、耗尽心血督造的“十连弩”。

不同于传统床子弩需多人协作、装填缓慢,这架连弩采用复合扭力弹簧与齿轮传动系统,可实现快速上弦、精准瞄准与多发齐射。其核心机关乃是他独创的“双槽滑轨击发结构”,使得十支箭几乎同时离弦,误差不足半寸。

“上弦!”熊正沉声下令。

四名壮汉立即上前,握住绞盘手柄,合力转动。机括“咔咔”作响,如同猛兽苏醒前的低吼,弓臂逐渐弯曲,积蓄着惊人的力量。每转一圈,空气中便多一分压迫感,连周围的士兵都不自觉后退几步。

熊正蹲下身,透过瞄准槽仔细观察秦军盾阵的排列。他发现,尽管盾牌紧密相连,但在士兵换气、调整姿势的瞬间,仍会露出细微缝隙——那是生死一线的破绽。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扳机铜钮,心中默念:“稳住……再近三步……等他们抬臂换气的那一瞬……就是时机。”

终于,当秦军新一轮箭雨准备发射、前排士兵微微低头护盾的一刹那,熊正猛然抬头,厉声喝道:

“放!”

“咻——轰!”

十道黑影撕裂空气,带着刺耳的尖啸破空而出!那不是寻常弓箭的弧线飞行,而是近乎直线的迅猛突袭,速度之快,肉眼几乎难以捕捉!

下一瞬,只听得数声闷响,秦军前排盾牌竟被生生贯穿!粗厚的橡木盾如同纸糊一般,被铁簇箭穿透后余势未消,继续深入,将后面的士兵钉在地上!

“啊——!”惨叫声此起彼伏。

一名士兵抱着断腿翻滚哀嚎,另一人胸前插着半截断箭,鲜血喷涌而出。原本固若金汤的盾阵,竟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还不等秦军反应过来,第二轮齐射已至!

更多的连弩车从楚军后方推进,一辆接一辆,共三十架依次排开,形成一片死亡之网。这些连弩皆按熊正设计图纸批量制造,虽略有差异,但性能稳定,射程可达三百步以上,且精度极高。

随着号角响起,百箭齐发,箭雨倾盆而下,不再是零星打击,而是覆盖式的毁灭打击!

箭矢砸在盾牌上,发出密集如暴雨击打屋檐的声响;有些直接命中无遮蔽的士兵,将其掀翻在地;更有甚者,箭矢斜射入阵型深处,穿透两人甚至三人后才力竭落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楚国一统华夏》,方便以后阅读楚国一统华夏第263章 熊正连弩显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楚国一统华夏第263章 熊正连弩显威并对楚国一统华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