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秦军拒降

作品:楚国一统华夏|作者:公孙楚骏|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8 12:22:05|字数:7020字

郢都的朝会之上,青铜鼎中燃着南疆进贡的檀香,青烟如丝,袅袅升腾,在殿宇高阔的梁柱间盘旋缭绕。阳光自雕花窗棂斜照而入,映得那缕缕烟气泛出淡淡的金光,仿佛天地之息在此汇聚。大殿深处回响着低沉的编钟余韵,似远古战鼓未绝,又如命运之轮缓缓启动。

楚王熊旅端坐于龙座之上,玄色王袍上绣着九头凤鸟——那是楚国先祖魂归苍穹时所化的神迹,双翼展开可遮蔽日月。他双手扶着玉案,指尖轻叩,节奏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地图最西端那个孤悬的“秦”字上。

那一笔墨痕浓重如血,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泼洒山河的腥风血雨。

此时天下大势已定,齐、晋、燕旧地尽归楚境,诸侯俯首,四海渐安。唯有西陲秦国,依旧如一块顽石横亘于山河之间,拒不称臣,不纳贡礼,甚至斩杀使者,公然宣战。

内侍捧着一卷血迹斑斑的竹简缓步上前,双手颤抖:“启禀陛下,这是秦国送来的战书……其辞狂悖,言‘秦地虽偏,尚有死战之心;楚若来犯,必叫尔等有来无回’。”话音未落,殿内已是一片哗然。

一位年迈的老臣手扶玉笏,眉头紧锁,低声叹道:“此语何其傲慢!昔日周室衰微,列国争雄,尚知礼仪存续。如今秦君竟以匹夫之怒辱我天子之使,实乃悖逆纲常,自取灭亡。”

武将列阵而出,甲胄铿锵,剑穗翻飞。上将军屈震怒目圆睁,按剑出列:“陛下!秦人狼子野心,久蓄逆志,今又辱我使节,此乃奇耻大辱!当举六十万大军西征,踏平咸阳,焚其宗庙,以儆效尤!”他声若洪钟,震得殿角铜铃嗡嗡作响,“臣愿为先锋,率虎贲三万,直捣函谷,取厉公首级献于阶下!”

“不可!”文臣之首景桓急忙出列,白须微颤,袖袍拂动如云,“秦据崤函之险,地形峻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且其民风剽悍,习于征战,自古便有‘虎狼之国’之称。更兼与西戎接壤,常年交锋,兵精将勇。若逼之太甚,恐其引西戎为援,内外勾结,反致边患无穷。”

他顿了顿,语气转沉:“况且我军连年东征北讨,士卒疲敝,粮草调度亦非易事。一旦陷入持久之战,后方空虚,恐生变故。”

殿中一时陷入沉寂,群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人主张速战速决,扬我国威;有人力主缓图徐进,以计破敌。议论之声如潮水起伏,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熊旅却不言语,只用指尖轻轻叩击案几,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响声。那声音如同战鼓余韵,在众人耳畔回荡,渐渐压下了所有喧嚣。良久,他缓缓抬头,眸光如电扫过全场,竟让满殿文武心头一凛,无人再敢妄言。

“诸位有所不知。”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落地生根,“秦地贫瘠,土地荒芜,雨少风疾,百姓终年劳作不得温饱。可就是这样一国,竟能屡败西戎铁骑,守土百年不坠——这说明什么?说明其治军严酷,令行禁止,士卒敢死!”

他站起身来,负手踱步至舆图前,手指划过渭水流域,语气陡然转冷:“但厉公刚愎自负,宠信酷吏屠岸非,苛政暴敛,连年征役,致使民间怨声载道。百姓卖儿鬻女以充赋税,老弱饿殍遍野,此乃其根本之弊。”

他猛然转身,眼中寒芒乍现:“一个国家,可以穷,可以弱,但不能失人心。而秦国,早已民心尽丧。”

说到这里,他猛然抬手,袍袖一拂,指向殿外西方:“熊涛、唐狡听令!”

“末将在!”二人应声出列,铠甲相撞之声如金戈交鸣,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而下。

“你二人率十万大军,兵分两路:熊涛出武关,取道丹水,直逼咸阳南翼;唐狡沿渭水西进,佯攻函谷关,牵制敌军主力。记住——”熊旅目光森然,“秦军善战,尤擅近身搏杀,切勿与其硬拼消耗。待时机成熟,再合围夹击。”

熊涛抱拳沉声道:“臣明白。避其锋芒,断其粮道,耗其士气,方为上策。若能诱敌离险,使其野战,则胜负已判。”

“熊昭!”熊旅又唤一人。

一道黑影自殿角无声浮现,身形瘦削,面覆轻纱,正是楚国第一细作统领——熊昭。他单膝跪地,声音低哑如夜风穿林:“属下在。”

“你率三百精锐细作,即刻潜入秦境。”熊旅冷冷下令,“第一,散布‘楚军四十万已至汉中,不日将破函谷’之谣言;第二,制造‘粮草将尽、西戎欲趁虚而入’的恐慌;第三,联络秦国内部不满厉公的旧贵族,尤其是被贬黜的公子嬴傒一支,煽动内乱,动摇其根基。”

熊昭低头,袖中手指微动,似已在心中绘制路线图。“属下领命。”话音落下,身影一闪,便如鬼魅般消失在殿柱阴影之中,不留一丝痕迹,唯余一缕冷风掠过烛火。

最后,熊旅望向工正卿熊正:“秦国城墙以夯土包石筑成,坚固异常,寻常冲车、云梯难以奏效。寡人闻你近日研制新式军械,可有进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楚国一统华夏》,方便以后阅读楚国一统华夏第262章 秦军拒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楚国一统华夏第262章 秦军拒降并对楚国一统华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